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2022年07月05日08:06:02 科学 1192

长江禁渔——让很多人可能都以为只是“禁止长江区域”,其实并不是,除了长江之外,我国很多大江,大河等区域都在实施“禁渔”计划。

当然,不同区域的禁渔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但是整体上来说,对我们生态系统的保护,必须所有的区域都实施禁渔,这可能才是最好的,俗话说,要恢复就一起恢复,这样才是最好的事情。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当然,虽然我国长江禁渔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生物种群恢复。这不,这段时间关于“浙江安吉出现大量鱼群洄游产卵”的消息又来了,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好处。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

相对于浙江安吉来说,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十分不错,并且本身该地区的资源都非常丰富,其中境内含有特种经济植物——杜仲、乌柏、油桐油茶厚朴等植物,还有特有植物金钱松白豆杉、天目玉兰等等。

而动物资源也不少,有哺乳类动物30余种,鸟类动物约百种,爬行类动物十余种。所以,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生态区域。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当然,除了动物资源之外,水资源也是非常出名的。以赋石、老石坎两座大型水库为主,各类水库总库容量达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7.7万千瓦,有小水电站数座,年发电能力超过1亿千瓦时,总装机180万千瓦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座落在境内。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所以,水资源是相当地丰富的。那为水生生物的生存必然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还有矿物质资源,有金属与非金属矿藏42种,其中膨润土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

这就是浙江安吉的资源,相对来说的确是比较罕见的地区了。而在2022年6月下旬,我们看到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也说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不错。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根据报告显示,在西苕溪安吉段遇到了大规模的鱼群活动,这正是鱼儿洄游的时段,所以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根据当地人表示,自己在这个区域4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这是相当罕见的事情。

鱼群历经千难、逆流而上的盛景,白鱼、黄白鱼等争相洄游安吉产卵也就是正常了。所以,大家看到之后,一定要好好保护,不能够随便进行对该区域的鱼儿进行捕捞。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大规模鱼群是从哪里来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想,就算是进行了对该区域进行了禁渔,也不应该有这么多鱼儿才对,这有点不科学,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在影响鱼儿的出现。

第一、那就是安吉县本身就实施退捕禁渔。对全县河流,水源等区域实施了——以十年“无渔”换年年有鱼的计划,那么对鱼儿的生长必然有好处,没有人进行捕捞了,那产生鱼儿就会出现大规模繁殖的情况,那就会出现增长的模式。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第二、存在人工原因在里面,那就是开展增殖放流,这种方式也是人工干预协助进行对鱼儿的扩展,对各种生物种群的恢复提供协助的作用。根据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在西苕溪放鱼1000至2000万尾。所以,通过系列举措,西苕溪的渔业生态有机恢复,重现生机,那就是完全正常的情况了。

不过,这次的大规模鱼儿出现洄游,与这两个关系不大。因为是从太湖洄游安吉产卵的鱼群。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太湖鱼会进入安吉?太湖对很多人来说就不陌生了,这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根据《太湖鱼类志》记载,共有107种鱼类。

所以数量相当庞大,而最典型的洄游鱼类包含了鳗鱼鲥鱼东方鲀、草、青、鲢和鳙鱼等鱼类。而这次出现的白鱼、黄白鱼等鱼儿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不过,曾经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改变,对整个太湖以及太湖水系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沿江和沿湖大量闸坝的兴建、60~70年代的“围湖造田”以及破坏性渔具渔法的使用,导致大规模的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以及沿岸带产卵的定居性鱼类资源数量减少,从而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系统转变,以及鱼儿的大规模减少。

而仅仅只有湖泊水性低龄鱼种群数量,在人为繁殖保护措施下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了以刀鲚、银鱼等为主体和年变幅较大的太湖鱼类资源格局。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所以,改变了太湖原有的生物资源分布情况。不过,在资源分布不佳的状态,我国进行了对整个太湖以及太湖水系的保护,我们也看到了其他的鱼儿种群恢复。

而在鱼群恢复之后,西苕溪的保护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西苕溪是太湖上游的重要支流。是连通太湖的重要通道。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所以,在种群扩大之后,我们也才看到了大规模鱼群洄游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因为两个地区的生态系统都迎来了转变,变好了,适合它们的生存了,本身也是洄游区。所以,这才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就是这样来的,不用感到奇怪。

总结

这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大家一起来实施才行,无论是重要的河流还是水源支流区域,我们都应该有效地保护,这样才可能看到更多的生物出现。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而在长江禁渔实施之后,我国其他大小河流也实施了同样的计划,也让我们看到了生物种群的恢复,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未来我们可能甚至会遇到百年一遇的生物种群出现景象,所以继续努力,好好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系统才是最关键的。

40多年未见过!浙江安吉出现大规模鱼群,太湖鱼为什么去安吉了? - 天天要闻

大家不要觉得保护生态系统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如果再不进行保护,我们将可能“无鱼可食用”,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鱼苗都不给生长的机会,大规模地破坏,我们还怎么可能看到鱼。并且我国在实施禁渔计划之后,也提供了一定的补助,也能够缓解一下大家的压力。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生物种群恢复——大规模的鱼群活动,又想去捕捞,那是属于违法的行为,这个要注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