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医二院心外科体外膜肺(ECMO)技术的支持下,40多岁的刘先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宝贵的生命按下了重启键。
患者刘先生因胸闷、气短伴发热2天,转入我院心外科ICU治疗,急诊考虑“心肌炎可能性大”,心外科吴海波主任深知眼前患者的情况远比想象中还要严重:患者进入监护室时已经出现了休克的现象,在使用了大量血管活性药的基础上,收缩压仅有80mmHg左右(一般人通常大于100mmHg),同时合并明显的呼吸困难、意识淡漠,并出现多次室颤,紧急状况下心外科大夫与护士迅速做出反应,给予电除颤及支持治疗。危急时刻,心外科吴海波主任立即做出决策,采用体外膜肺(ECMO)治疗是唯一的选择,而且必须尽快实施方有挽回生命的希望!
收到吴主任指令后,心外科护士分工明确,一面联系手术室护士长说明患者情况作备台准备,一面立即联系医用梯运送患者,跟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争分夺秒、无缝衔接!
手术间里虽然气氛紧张,但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动静脉穿刺、连接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监测、血管活性药输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麻醉科肖昭扬主任带领麻醉师杨翔龙快速完成了各项准备,台上护士极其麻利地准备好手术相关物品,体外循环师张宝芬迅速预充ECMO机器。吴海波主任沉稳地切开腹股沟区皮肤,逐层解剖,显露股动、静脉,缝荷包线,穿刺股动静脉,置入导丝,逐级扩张血管,置入股动静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管路,机器运行,ECMO辅助开始。随着循环管路连接、开机、血泵运转,暗红的静脉血从右心房引出,流经氧合器(即膜肺)后立即富含氧气变成鲜红色,并从股动脉回输至患者体内。
在ECMO的辅助下,患者的心脏恢复了跳动!看着心电监护仪上波动的生命线,在场人都深吸了一口气,ECMO的植入再一次为生命按下了重启键!
术后患者转入心外科ICU,经过心外科医护人员一天天的精心救治,刘先生被一点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第11天成功撤除ECMO辅助;第12天转出重症监护室;住院第15天,在多学科联合救治,以及营养科医生的营养支持帮助下,患者复查后的心脏功能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一场惊心动魄的危重患者的救治,以顺利康复完美收官。
心外科每天都上演着温馨又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正是因为心外科团队超强的凝聚力和沟通力,才铸就一次次成功,该患者危难时刻的成功救治,也体现了大医二院心外科团队的拼搏之魂和救助患者永不言弃的赤诚之心!
吴海波主任提醒市民:暴发性心肌炎最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其发病率为1%~5%,危重程度不逊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死亡,其中以儿童和40岁以下成年人居多。然而百姓对它的认识却远远不够,因为它的症状并不典型,常见症状是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头晕,偶有胸痛,常常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胃肠道症状,就像得了一次“小感冒”。但是当出现了用感冒和一般胃肠道炎无法解释得胸闷、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特别是出现气急和乏力症状或有晕厥情况,一定要想到可能是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好,需要采用各种可能手段,尽力挽救患者生命,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救治。除一般治疗外,还包括抗感染、抗病毒、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血液净化、生命支持措施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临时起搏器植入等。大医二院心外科ICU具备以上全部救治手段,可以采取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为滨城百姓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