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62岁的张大叔(化名)
患高血压10多年
一直控制得不错
但最近几个月
他的血压像“过山车”一样
忽高忽低
降压药怎么吃都无济于事
还常常乏力、心慌
甚至腿软到走不动路
本以为只是普通高血压
没想到
去医院一检查
引起张大叔血压血钾波动的“元凶”
居然藏在一侧肾上腺里
……
高血压+低血钾
竟是肿瘤在作祟
眼瞅着降压药怎么都控不住血压,张大叔去当地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发现自己的血钾远低于正常值,于是张大叔被转诊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

(图片来源于豆包AI)
CT检查显示,张大叔的左肾上腺有两颗肿瘤,一颗疑似嗜铬细胞瘤,另一颗可能是醛固酮瘤,正是这两个肿瘤让张大叔的血压出现了巨大的波动。
“嗜铬细胞瘤会突然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导致患者出现阵发性的血压升高,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偷走”血钾,患者会在疾病早期出现中度高血压,舒张压升高为主,且服用降压药物疗效较差。患者常有乏力、软瘫、夜尿增多等症状,检查后会发现低血钾。”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温俊平说。
多学科会诊制定“拆弹计划”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省立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叶烈夫告诉记者,张大叔的疾病十分罕见。
“通常这两种肿瘤不会‘结伴出现’,有文献记载,截至2020年的20年间,全世界报道的病例不过15例。”叶烈夫说,“不仅如此,两个肿瘤的切除也十分复杂,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血压骤升骤降,危及生命。”
为此,省立医院泌尿外科牵头,迅速组建了“拆弹专家团”:泌尿外科主攻肿瘤切除;心内科先给心脏“铺路”,解决冠脉狭窄问题;呼吸科改善肺部炎症,降低麻醉风险;麻醉科全程监控血压,防止术中出现“血压风暴”。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并借助医院新开展的分子影像PET-CT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后,叶烈夫带领团队采用后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完整切除两颗肿瘤。
术后病理证实,张大叔的两颗肿瘤,一颗是嗜铬细胞瘤,一颗是醛固酮瘤,诊断完全正确。
术后随访显示,张大叔的血压已成功恢复至正常水平,并遵医嘱停止服用降压药。同时,其血钾水平也已回升至正常范围,之前出现的乏力与心慌症状现已完全消失。
哪些人需要筛查肾上腺肿瘤?
温俊平表示,像张大叔这样因肾上腺问题引发的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它们多数属于难治性高血压,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容易出现并发症,血压控制不佳。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患者血压一般控制良好,甚至可以停用降压药。
当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或情况时,就要警惕血压升高是否由肾上腺疾病引起:
年轻轻就得高血压(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控制不佳;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乏力、抽筋);
突发血压飙升、心悸、出汗(嗜铬细胞瘤典型症状)。
“高血压不一定是原发的!”温俊平建议每个高血压病人都要关注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尤其肾上腺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
如果您的血压长期不稳
或合并低血钾、心悸等症状
千万不要大意,尽早排查
避免延误治疗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菲菲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