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吃荔枝后我居然低血糖了?这个“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2025年06月17日23:52:11 健康 1016
猛吃荔枝后我居然低血糖了?这个“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闻

基本上每年看见荔枝刚上市的时候(记住这个时间,后面会考),脉脉都知道又该有人因为一次性吃多了荔枝得上“荔枝病”了。

今天打开手机一看,果然,据近日@都市报道 消息,广州一女性吃完十斤荔枝(也是挺厉害的……)后头晕目眩、鼻血不止,去医院确诊为“荔枝病”,成功把这个词条送上了热搜。

十斤虽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那是因为这位女性是健康的成年人,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或者儿童可能吃个半斤(十几个)不到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头晕、昏眩、头痛、烦躁的“荔枝病”症状了。

如果我说它的病因其实是低血糖?您会不会觉得我在开玩笑?先别急着质疑,脉脉这就跟您好好唠唠这个“荔枝病”。

荔枝病:“凶手”并非糖,而是“毒”

“官方”一点来讲的话,“荔枝病”应该叫“因短时间一次性食用过量荔枝导致的低血糖脑病”。

顾名思义,它是因为各种原因(这里是一次性食用荔枝过多)导致血糖过低(<2.8mmol/L)而产生的一系列包括头痛、烦躁、抽搐、嗜睡和昏迷,严重时候可致死的神经精神症状[1]

猛吃荔枝后我居然低血糖了?这个“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闻

有些朋友可能就奇怪了,为什么像荔枝这样糖分含量这么高的水果,吃多了反而还会出现低血糖呢?

网传的理由是“高果糖诱发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血糖降低”,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果糖的代谢路径相对于葡萄糖来说较为独立,既不会明显升高血糖,也并不会直接刺激胰岛素释放[2]

(补充一下:果糖不耐受也会造成反应性低血糖,但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就不展开讲了)

更“靠谱”的原因还是荔枝中含有的两种“毒素”:次甘氨酸A(又称降血糖素A)和亚甲基环丙基丙氨酸(MCPG)[3]在作祟。

荔枝病的真相:“守着粮仓饿死”

在讲这两种“毒素”的作用机制之前,我们先要简要理解一下人类对糖分的利用:摄入的糖分一部分会被投入日常消耗;剩下的一小部分会被做成糖原“罐头”保存到肌肉和肝脏里;大部分会被关在脂肪和蛋白质的“粮仓”里当“储备粮”。

我们的身体也不傻,肯定是能吃新鲜的吃新鲜的,没新鲜的开罐头对付一口,实在是在高强度运动、夜间长时间空腹等“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再用糖异生这把钥匙打开“粮仓”救急。

猛吃荔枝后我居然低血糖了?这个“荔枝病”每年都有人得 - 天天要闻

而次甘氨酸A(又称降血糖素A)和亚甲基环丙基丙氨酸(MCPG)的机制就是合伙阻断糖异生通路,暂时把“粮仓钥匙”藏起来。导致我们在消耗完糖原储备之后没办法及时补充,只能压榨本就不多的血糖,导致血糖骤降,造成严重可致死的低血糖脑病。

这是真的“拿着金碗要饭,守着粮仓饿死”。

哪些人高发“荔枝病”,如何预防?

“荔枝病”的高发人群分两种:儿童和糖尿病人

儿童代谢快、糖原储备低、运动量大、饮食相对来说更不规律且难控制。本来消耗能量就快,还容易在过量进食荔枝后之后不吃主食,在夜间空腹时出现糖分消耗殆尽的情况;糖尿病人本身血糖就不稳定,如果再合并随餐再注射胰岛素的情况,过量食用荔枝不亚于把血糖直接丢到暴风雨里冲浪……

对于这两种容易遭遇“荔枝病”的人来说,单次食用荔枝的量应该控制在100克(大约五颗)以下;其余健康成人也应该控制在200~300克以下。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的表现:头晕、晕眩、手抖、无力则需要立刻补充白砂糖、蜂蜜等糖分(糖尿病人最好先和医生取得联系),如果已经晕厥昏迷,则需要立刻就医。

而且,因为未成熟的荔枝里次甘氨酸A(又称降血糖素A)和亚甲基环丙基丙氨酸(MCPG)的含量相对来说更高,所以也得尽量避开。

(虽然荔枝存在这种降血糖机制,但本身还是高糖水果,别指望着吃它来降糖啊)

参考文献:

[1]张民.低血糖性脑病的个案报道及文献回顾[D].山东大学,2013.DOI:10.7666/d.Y2327917

[2]Wu Y, Wong CW, Chiles EN.et al. Glycerate from intestinal fructose metabolism induces islet cell damag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Cell Metab. 2022 Jul 5;34(7):1042-1053.e6. doi: 10.1016/j.cmet.2022.05.007. Epub 2022 Jun 9. PMID: 35688154; PMCID: PMC9897509.

[3]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D.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17 Apr;5(4):e458-e466. doi: 10.1016/S2214-109X(17)30035-9. Epub 2017 Jan 31. PMID: 28153514.

[4]Eccleston A. Kean, Ismay J. Rainford,Inhibition of gluconeogenesis in vitro by a metabolite ofhypoglycin,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GeneralSubjects,Volume 320, Issue 3,1973,Pages 557-560,ISSN 0304-4165

图源:创客贴

#荔枝 #荔枝病 #女子吃荔枝后晕倒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国产DragonFly显身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再度完成高危复杂二尖瓣极重度反流TEER手术 - 天天要闻

国产DragonFly显身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再度完成高危复杂二尖瓣极重度反流TEER手术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半岛网7月8日讯(记者 张家瑞)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心内科学科带头人钟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华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指导下,在麻醉科副主任郑强、心外科副主任霍玉峰、超声心动图室许红晓副主任医师等支持下,心内科冠心病与结构性心脏病病区副主任、结构性...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谱,营养又贴心 - 天天要闻

糖友的安心食光,七天三餐食谱,营养又贴心

“控糖不是牺牲生活,而是重建它的艺术。”【第一关】不控糖,生活随时“断电”!你有没有试过:饭后血糖飙升,整个人昏昏欲睡?或者一天忙碌下来,才发现手脚发麻、眼花头晕?这不是小问题。糖尿病不是简单“少吃甜”就够了,它像隐形炸弹,藏在每一口饭、每
最帅“公主抱”!医院保安抱起患者冲刺三百米救人 - 天天要闻

最帅“公主抱”!医院保安抱起患者冲刺三百米救人

刚上岗三天,正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做实习保安的大二学生邝艺年就做了一件很“帅”的事:7月5日上午,一患者突然晕倒在医院门诊大厅外。邝艺年见状,冲上前去将其“公主抱”,狂奔三百米冲向急诊室。从发现到交接给医生,只用了两分钟。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事发5日上午十一时许,当时该患者正在门诊大厅外,突然无法站立...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 天天要闻

30天,近10年最短!7月20日入伏

随着暑气渐长三伏天即将到来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马上“入伏”,心脏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气炎热3件事最好少做 - 天天要闻

马上“入伏”,心脏不好的老年人注意:天气炎热3件事最好少做

提到三伏天,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热。在如今马上入伏的情况下,想要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相关数据调查可知,直至六月,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到江南等地带,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0°C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这种天气情况下很容
2025年DMD疗法研发迎突破,多款新药冲刺上市!改写患者命运的新曙光 - 天天要闻

2025年DMD疗法研发迎突破,多款新药冲刺上市!改写患者命运的新曙光

▎药明康德编者按:2025年上半年刚刚结束,我们欣喜地看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新药研发领域迎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突破,涉及小分子、寡核苷酸、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其中,寡核苷酸疗法作为治疗DMD的重要模式,相关偶联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下一代疗法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满足行业持续增长的研发需求,药明康德旗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