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器官“用得勤”的人,更长寿

2025年05月20日19:23:09 健康 1451

尽管长寿老人们存在生活习惯、饮食上的偏好和差异,但他们大都有个共同特征——勤快。这份勤快并非单纯的身体忙碌或高强度运动,总结起来可概括为“四勤”。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器官要勤用,教你科学地“少静多动”。

01

长寿者勤用4个器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分会名誉会长张韬玉说,“四勤”主要体现在4个器官上。

腿勤走,强肌固本

《英格兰运动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40岁后,日常活动量极少的人群,每日步行时长增加至111.2分钟,整体寿命有望延长近10.9年。

步行,尤其是快走,可调动全身体积最大、力量最足的下肢肌群。

只要迈开双腿就能激活下肢肌群,如果步幅大、速度快、踮脚尖,对肌肉的刺激更强烈,能加大能量消耗,还可以促进远端血液回流至心脏。

这4个器官“用得勤”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手勤练,健脑释压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曾发现,从事手工等活动的70岁以上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症的风险更低。

无论是书写、编织、折纸等精细动作,还是拉弹力带等抗阻训练,都能刺激大脑皮层,提高神经的敏感度和控制力,使大脑更灵活。

嘴勤张,启智养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都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更长寿,全因死亡率可降低约10%,总体生存时间也更长。

增加交流频率能活络面部肌肉,倾听和表达还可提升大脑理解、传递信息的能力,使思维更敏捷、语言更流畅。

这4个器官“用得勤”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天晨补充,“嘴勤张”体现在饮食中,主要是“细嚼慢咽”。

保证牙齿充分研磨食物,从而激活唾液淀粉酶,率先将食物消化、润滑,并给胃肠足够的反应时间,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脑勤思,怡情抗衰

《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显示,保持好奇心,多接触新鲜事物是百岁老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大脑是机体的总指挥官,思考是保持大脑活力的“体操”。勤思考的关键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比如坚持阅读、学习新乐器和新知识等。

02

很多病其实是懒出来的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累计每天静坐时间为8.8小时,轻度体力活动时间为5.7小时,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仅10.4分钟。

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可以说,不少疾病皆由“懒”生。

高天晨表示,长期久坐少动,脊柱、骨盆区域的负荷增大,显著增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发病风险。

长期锻炼不足,全身肌肉过于松弛,力量逐渐减弱,肠胃蠕动和血液循环速度也会减慢,更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机体平衡能力、稳定性下降,跌倒和受伤风险增加。代谢变缓、能量消耗减少,易堆积脂肪引发肥胖,肥胖又是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4个器官“用得勤”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发的研究证实,相比于每天坐姿时间低于9.3小时者,超过11.6小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7%,即便运动也难以完全消除久坐带来的负面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子,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

03

如何有计划地“少静多动”

在快节奏生活中,不少人因“没时间”“太累”等原因,难以迈出动起来的第一步。专家们建议,打破这一困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找碎片时间运动

比起专门抽出一大块时间运动,化整为零的锻炼相对简单,容易让人付诸行动。

比如,上楼不坐电梯,选择爬楼梯(以身体舒适为前提);饭后散步10~20分钟;每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1分钟(如靠墙静蹲、提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提前1~2站下车,步行前往目的地。

强度一点点递进

平时很少运动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不仅受伤风险高,还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建议从散步这一简单项目先养成习惯,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速度、步幅、时长。

这4个器官“用得勤”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随着机体逐渐适应,可能会自发想要提高强度,开始尝试慢跑、骑行、力量训练等。

老年人的体力有所衰减,更适合太极拳、八段锦等相对柔和的运动。

寻找运动搭子

参加羽毛球、乒乓球俱乐部,或组建健身群等,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彼此监督,更能让人长期坚持下去。

除了结伴运动外,“手工社交”这类非言语协作,可避开社交焦虑的常见触发点,虽然互不打扰,但彼此仍在相互陪伴。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提醒,勤快也不能过度。

比如,有些人白天久坐,特意在晚间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与睡觉时间相隔太短,机体过于兴奋,难以入睡,生物钟被打乱,长此以往反而是对健康的损耗;也有人已经十分疲惫、气喘吁吁、肌肉酸痛、乏力,仍咬牙坚持,反而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得不偿失。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 天天要闻

坚持吃六个月,大脑真有变化

提到“核桃”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两个字——“补脑”核桃的营养到底怎么样?多吃核桃真能“补脑”吗?01坚持吃核桃6个月大脑真的发生了变化2023年4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发表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在“吃核桃是否能补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 天天要闻

颈部淋巴结肿大?别慌!医生教你分辨“敌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摸到脖子、腋下或大腿根等部位有凸起小包,按压时还隐隐作痛,这大概率就是淋巴结肿大了。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它就像身体里的“安检站”,一旦察觉异常,便迅速“报警”(肿大),说明发现了可疑“危险分子”!别慌,学会解读这些信号,你就能成为自己的“健康安检...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 天天要闻

晚上运动伤身?其实注意这 2 点,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减肥要运动,健康要运动!运动几乎成了这几年自律、积极的代名词。但回归到生活里,要保持运动真的挺难的。就拿什么时候锻炼来说,就是个很让人发愁的事:🤔 早上运动好?要是起得来,和工作不冲突,谁不想就早早运动洗个澡出门精气神满满开启新一天呢。🤔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 天天要闻

咳嗽迟迟不好怎么办?试试线上问医生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近期呼吸道问题高发,咳嗽总爱找上门,而且反反复复总是好不利索。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射。当喉部或者气道遇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咳嗽,它的病因有很多:急性咳嗽:感冒、流感、肺炎、呼吸道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 天天要闻

小心!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进入夏季许多不爱喝白开水的人又到了靠饮料解渴的时候了爱喝饮料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把“酒和饮料”搭配混着喝甚至调配成鸡尾酒喝这样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变化能得到双倍快乐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这两种饮料千万不要混着喝可能会永久损伤大脑!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 天天要闻

全国新冠阳性率攀升?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文 张林康/图)5月20日,“新冠感染又抬头”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有哪些常备药?……这份防治锦囊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