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2025年03月21日17:43:07 健康 1875

资料来源:

1.唐夏.向红丁:防治糖尿病要做到“三个五”[N].中国消费者报,2017-11-18(B04).

2.张艳华.向红丁教授冰城授科普[J].糖尿病新世界,2017,(06):69.

3.王敏.向红丁:糖尿病科普教育领军人[J].糖尿病新世界,2016,(10):10-11

1944年4月,向红丁教授出生在湖南省古丈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参与过“一二九运动”的进步记者,母亲是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自幼文理兼修,尤其对科学充满热忱。童年时期,父亲常带着向红丁阅读医学书籍,母亲则鼓励他观察自然,解答他的各种“为什么”。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向红丁不仅成绩优异,更养成了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在高考时,他更是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成为了家乡的骄傲。

然而,1968年毕业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向红丁被分配到青海雪域高原接受“再教育”。青海高原的生活环境极为艰苦,海拔3000多米,空气稀薄,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十度。初到藏区时,向红丁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白天开荒修梯田,晚上学习毛泽东思想。可尽管如此,医生的职责却始终没有从他的心中淡去。

有一次,一位藏族牧民因持续高烧昏迷不醒,家人跪在雪地里恳求他的帮助。向红丁连忙赶到牧民家中,用简陋的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对方呼吸急促、胸口剧痛,判断是重症肺炎。他心急如焚,深知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向红丁连夜翻山越岭寻找药草,并结合有限的抗生素为牧民进行治疗。几天后,牧民苏醒,病情好转,他的家人泪流满面地向他磕头表示感谢。那一刻,向红丁心中百感交集,他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医生的价值,在于让最无助的人看到希望。”

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已在青海扎根十年的向红丁毅然决定重返学术道路。这一次,他再次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师从国内内分泌科泰斗池芝盛教授。在一次随师出诊时,池教授发现一名糖尿病患者未按医嘱服药,血糖失控严重,叹息道:“糖尿病教育任重道远,若只做‘坐堂医生’,中国永远摘不掉‘糖尿病大国’的帽子!”

这句话如惊雷般击中了向红丁。他沉思良久,深感责任重大,明白了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应防患于未然。于是,向红丁立下誓言:不仅要治病,更要“治未病”,让糖尿病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1985年,向红丁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美国先进的糖尿病防控体系让他大开眼界,但同时也让他焦虑。向红丁意识到,西方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盲目照搬只会水土不服。他在心中下定决心:“我们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必须找到适合中国人的‘抗糖之路’。”

1995年春天,北京市卫生局启动“健康快车”活动,向红丁担任主讲人。他面对台下数百名糖友,发现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管理知之甚少。他顿时有些焦急,随即调整思路,摒弃艰涩的医学术语,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糖尿病管理:“教育是车夫,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是四匹骏马,缺一不可!”台下听众纷纷点头,甚至有人恍然大悟般地低声自语:“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便是后来享誉全国的“五驾马车”理论雏形。而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向红丁不停地深入社区调研,亲身体验患者的生活困境。有一次,他在随访中听到一位糖友抱怨:“医生只开药,却不说怎么吃!”向红丁一时心生愧疚,立即蹲在患者厨房,用白菜、糙米示范如何搭配健康饮食。这一幕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在此后的20余年,向红丁带领团队走遍全国200多个城市,举办上千场公益讲座,听众累计逾百万人次。他不仅是医生,更是无数糖尿病患者的“抗糖导师”。

1996年,向红丁顶着外界“借公益敛财”的流言,创建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在初创时期,由于经费匮乏,他自掏腰包购置桌椅,甚至将家中的书房改为办公室。而当某药企以百万赞助费换取协会背书“神药”时,向红丁却是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回绝道:“宁可不做,绝不助纣为虐!”

在协会成立次年,向红丁推出了《糖尿病300个怎么办》。书中用“吃四条腿不如吃一条腿”(猪牛羊→鸡鸭→鱼→蘑菇)等通俗易懂的比喻,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日常智慧。该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千万家庭的“抗糖宝典”。

如今,在内分泌医学领域深耕半个世纪的向红丁教授,早已成为中国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在糖尿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无数患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健康管理方案。向红丁倡导的糖尿病综合管理理念已成为国内糖尿病防治体系的重要基石,影响了几代医学工作者。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向红丁教授曾用“航海理论”来比喻糖尿病管理。他认为,人体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而血糖的稳定就如同船的航行方向。胰岛功能相当于舵手,如果舵手失去控制,船只就会偏离航线,甚至陷入风暴之中。因此,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不是简单地控制血糖,而是要全面维护胰岛功能,使其能够精准调节血糖水平,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艘船在风浪中稳健前行呢?2017年6月,向红丁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三五防糖法”,并且抱病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在演讲台上,向红丁微笑着说道:“其实啊,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学会我这个‘三五防糖法’,并且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简单有效,不花一分钱,保证糖尿病从此远离你!

向红丁教授提出的“三五防糖法”,是基于他多年糖尿病防治经验总结出的科学管理方法,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该方法分为“三项基本原则”和“五大核心要素”,强调长期坚持、个性化管理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三项基本原则:一、控糖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生的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科学管理,不能只依赖药物,而忽视日常调控。

二、血糖控制要个性化,不是所有患者都一样——每个人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不同,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而非照搬别人经验。

三、生活方式调整比药物更重要——仅靠吃药无法解决问题,合理饮食、运动、监测等综合管理,才能真正让糖尿病得到控制。

向红丁教授深知,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在控糖过程中常常陷入误区,如盲目忌口、过度依赖药物或忽视运动。因此,他特别总结出了五大核心要素,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轻松地控制血糖。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一、合理膳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重营养均衡。向红丁教授提出“吃四条腿不如吃两条腿,两条腿不如吃没有腿”的饮食理念,即少吃猪牛羊等红肉,多吃禽类和鱼虾,并适量增加豆类菌菇类食物。

二、规律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波动。向红丁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持久性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三、血糖监测:规律检测空腹、餐后血糖,掌握自身血糖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他强调:“监测血糖不是为了医生,而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更清楚身体的变化。”

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 - 天天要闻

四、情绪管理:长期焦虑、压力大会影响血糖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向红丁教授发现,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就陷入过度恐慌,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他提倡通过冥想、音乐、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

五、科学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迷信“神药”或偏方,确保药物治疗与生活管理相结合。他曾愤怒地拒绝某些企业提供的“特效降糖药”赞助,因为他始终坚信:“糖尿病管理没有捷径,只有科学和坚持才能带来真正的健康。”

向红丁教授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学会‘三五防糖法’,坚持下去,不花一分钱,也能远离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一方法已帮助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实现健康管理,成为中国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理念。

(注:《73岁向红丁教授,研究糖尿病50年,总结独家降糖秘诀,很多人打卡》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 天天要闻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明日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规律,总结出一系列立夏时节的禁忌与习俗,以顺应天时、调养身心。这些老传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