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中风,医学上叫脑卒中,是现代社会里让人闻风丧胆的健康杀手。
它就像一个躲在暗处的“狙击手”,常常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让人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
有时候,中风不会一下子就降临,而是会提前打几个“招呼”,通过一些细微甚至奇怪的征兆,提醒身体的主人:危险,正在逼近!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300万人发生中风,其中约5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而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数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不过,这场健康危机并不是完全不可控的。很多人在中风发作前,其实身体早已亮起了“红灯”,只不过很多信号被忽视了。
特别是这四种征兆,堪称“最明显的报警器”,千万别当成小毛病忽略过去。
1. 突然的面部、肢体麻木——神经在“抗议”
中风的最常见信号之一,就是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尤其是一侧的手臂、腿或面部。
如果嘴角歪斜、单侧手脚无法用力,甚至抬不起胳膊或站不稳,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
这背后,是大脑中的血管发生了问题。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类。
缺血性中风由血管堵塞致使脑细胞缺氧所致,而出血性中风则是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可能压迫或破坏大脑中控制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区域。
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但很多人误以为是“睡姿不对”或“太累了”,觉得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个症状往往是突发的,比如刚坐下喝杯水,突然发现胳膊抬不起来,或者刷牙时发现嘴角使不上劲,水都漏出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不要等到完全失去知觉再去医院。
2. 视力模糊、单眼暂时失明——眼睛的“报警灯”
很多人以为,中风只是脑袋里的事儿,跟眼睛扯不上关系。但事实上,眼睛是大脑的一部分,视力异常也是中风的一个重要征兆。
有些人在即将中风前,会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甚至单眼暂时失明的情况。这种症状可能持续几秒钟,也可能几分钟后自行恢复,很多人因此并没有引起重视。
这种情况往往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短暂性缺血导致的。视网膜是大脑神经的一部分,血液供应出现问题,自然会影响视觉功能。
有研究表明,大约3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视力短暂丧失的经历,但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眼疲劳,滴点眼药水、闭目养神就过去了。
特别是早晨刚起床时,血压波动较大,血液黏稠度也较高,容易引起短暂性脑缺血。
这时候,如果突然发现一只眼睛看东西模糊或黑影重重,最好立刻休息,并尽快就医检查。
3. 突发性头痛、眩晕——大脑在“报警”
头痛和眩晕可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症状了,很多人以为是休息不好或者低血糖,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突发性的剧烈头痛和眩晕,很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中风引发的头痛,往往来得突然且剧烈,甚至伴随着恶心、呕吐,有些人还会出现意识模糊、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
这种头痛不同于普通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它往往有一种“撕裂感”,像是有人在脑袋里拉扯神经。
眩晕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尤其是那种站不稳、眼前发黑、天旋地转的感觉。这是因为大脑的供血不足,导致平衡中枢功能紊乱。
一项针对超过1万名中风患者的调查发现,大约40%的患者在中风前1周内出现过突发性头痛或眩晕。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随意吃止痛药或者靠睡一觉来“解决问题”,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脑血管问题。
4. 言语含糊、表达困难——语言中枢“罢工”
人在正常状态下,说话是一个流畅而自然的过程。但如果在早晨起床、锻炼或日常交流中,突然发现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甚至连简单的句子都表达不完整,这可能是中风即将到来的征兆。
大脑中有一个控制语言的区域,叫布洛卡区,一旦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受阻,语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失语症或构音障碍。
有时候,患者还能正常理解别人说的话,但就是无法准确表达出来,甚至连最简单的词汇都说不出口。
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曾短暂出现语言功能异常,但很多人觉得是“累了”或者“大脑短路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可以帮助识别中风的征兆,叫“FAST原则”:
F(Face):脸部表情是否对称,嘴角是否歪斜。
A(Arms):双臂能否平举,一侧是否无力下垂。
S(Speech):说话是否含糊不清,词不达意。
T(Time):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刻就医。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
参考资料
[1]邓新星.中风发生前有哪些征兆?[J].健康必读,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