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2024年06月15日00:50:14 健康 2063

最近北方持续高温,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温度的不断攀升,人体也似乎进入了消化系统的休眠期,食欲不振,没有胃口,还有人食物的腐败变质也加快了速度,我们夏季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 吃含有糯米的食物比如粽子需要注意啥?

含有糯米的食物,真的是既不营养又不健康的一种食物啊!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a.糯米属于高碳水食物易致胃反酸,营养价值低, 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少量微量元素,蛋白质。

b.升糖特快, 导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比直接吃白砂糖还快. 煮熟的米饭,升糖指数在70左右,已经属于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而煮熟的糯米,升糖指数往往高达80以上!

c:说糯米好消化肠胃不“受累”?, 好消化的食物,尤其是主食,对肠胃并不是件好事:胃动力不足就是这样“懒”出来的。

2. 夏天饭后冷饮或冰品,冰镇啤酒,喝冰饮可以降温?

很多人认为在炎炎夏日来上一杯冰饮可以迅速降温,但事实上,我们喝冰饮时感觉到的凉爽只是降低了口腔的温度,而身体其他大部分部位并不会明显降温。甚至,冰水进入人体后,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排汗散热功能。同时,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人们喜欢的冰镇可乐、冰淇淋等高糖高热量食品,这些都会导致肥胖,影响身体健康。

夏季是吃海鲜、烧烤、喝啤酒的时节,但海鲜和动物内脏都是高嘌呤食物,而啤酒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嘌呤,所以,当人们喝着啤酒、吃着海鲜时,尿酸浓度就会快速升高,很容易诱发痛风。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3. 夏天多吃凉拌菜对身体好?

炎热的夏季容易没胃口,爽口的凉拌菜是很多人的心头爱。凉拌菜是冷加工,属于冷食类食品,食用前不再加热,加工过程中稍不注意或贮存不当,极易被细菌污染,食用后会引发肠道疾病或食物中毒。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4. 多吃水果不吃主食?

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就会大吃特吃。事实上,过食水果,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油脂升高。夏季注意高脂水果,榴莲,椰子,牛油果,高脂水果100克瘦猪肉143千卡;1. 椰子   241千卡/100克,脂肪含量:12%。8%饱和脂肪  2. 牛油果,171千卡,3. 榴莲 150千卡。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5. 绿豆糖水代替白开水,夏季绿豆汤清热解毒,怎么喝才好?

绿豆汤有的红,有的绿,原因:

a.水质  (弱酸性绿色,碱性红色)b.空气氧化,多酚聚合,氧化变成醌类物质,变红色。 c.锅盖盖上时间长短。d.和锅有关, 铁锅容易变红,不锈钢相反。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6. 夏季自制饮品要注意什么?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为了控制自制饮料的食品安全风险,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自制饮料要选择安全的原料:①自制饮料的果蔬、奶制品等原料须在正规商家购买,确保原料安全、新鲜。自制饮料用水应使用达标的洁净饮用水。②请勿使用自行采摘的野生果蔬或者其他安全性不明的原料制作饮料。

    (2)自制饮料过程要保证安全、卫生:①自制饮料时要注意保持双手、器皿和操作环境清洁。②原料要清洗干净,挑去杂质和腐烂霉变变质的部分。如需熟制的原料要烧熟煮透。③自制饮料时要采用成熟的配比,请勿使用安全性不明的“秘方”“偏方”等。

    (3)自制饮料储存和饮用:①自制饮料最好尽快饮用,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②自制饮料储存时要在冰箱内低温保存,并且注意不宜保存过长时间;③储存自制饮料的器皿要注意密封,避免交叉污染;④饮用饮料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体质虚弱者注意不宜过量饮用冰凉的饮料,以免引起肠胃不适;⑤饮用餐饮企业自制的饮料时,注意选择具有正规经营资质的企业,并且自制饮料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均按规定标示清楚。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闻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今儿个咱唠唠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儿,顺带跟您说说咱北京人入伏后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乎。要说这三伏天,可是一年里阳气最足、湿气最重的时节儿,也是调补身子的黄金窗口儿。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 天天要闻

你真的需要减重吗? “科学减重标准”了解下

转自:经济日报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与阿里健康联合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