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孩吃饭只能一粒一粒吃,进食稍硬的食物就容易被噎到,历时三年终于找到病因!

2024年03月25日16:12:06 健康 5569

“我真的没有在减肥!”这是小金这三年来聚餐时,和朋友解释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18岁的小金,身形异常消瘦,常常被人打趣是“减肥过度”。

只有小金自己明白其中的痛苦,每次吃饭她几乎只能一粒一粒地吃,稍微吃快一点,她就容易噎住。

18岁女孩吃饭只能一粒一粒吃

历时三年终于查明病因

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三年前,在一次吃饭过程中,小金在吞咽时,喉咙里出现了哽咽的感觉。随后,她逐渐发现,在进食稍微硬一点的固体食物时,更倍感困难。为此,她不得不放慢进食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咀嚼每一口,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被噎到。

父母带小金去某三甲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诊断是慢性胃炎。经过治疗,小金的症状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重了。

最近两个月,小金的哽咽感更加明显,且吞咽的同时伴随胸骨痛。反流和呕吐的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在夜间睡觉时,食物还会反流到鼻腔,让她痛苦不堪。

小金的父母又带她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消化内科就诊。在门诊进行食道造影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小金食管腔扩张,贲门舒张差,钡剂通过受阻。她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吕宾教授指出,小金的食管下部明显扩张,在与胃相连的贲门处却出现狭窄,呈现“鸟嘴”状,这是贲门失弛缓症的典型表现。

平均确诊时间长达4年

极易被误诊

像小金这样的患者还不少。朱奶奶在30年前进行了贲门痉挛手术,术后一段时间,她吞咽困难的问题得以改善。随着时光流逝,朱奶奶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今年年初,因为吃了一块瘦肉,让朱奶奶难受了4个小时。

意识到症状的严重性,朱奶奶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日前,吕宾教授团队为小金和朱奶奶顺利开展食管壁内隧道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术),彻底解决了她们的困扰。目前两位患者都已成功出院。

为什么“贲门失弛缓症”这么难诊断?吕宾教授表示,在我国当前的临床实践中,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要4年,期间患者可能反复就医,由于临床医生普遍认识不足,往往未能准确选择恰当的诊断手段,患者迟迟得不到明确诊断。

吕宾教授指出,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情况,在排除梗阻或炎症后,可以考虑是贲门失弛缓症,并开展食管造影、食管测压和胃镜等必要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为什么会得贲门失弛缓症?

吕宾教授介绍,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以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正常蠕动缺乏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贲门位于食管与胃的连接处,正常情况下,食物通过时,食管下括约肌会放松,允许食物顺利进入胃。然而,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食管下括约肌的放松功能受损,导致食物难以通过贲门进入胃,引起吞咽困难。

长期的食物滞留和食管内压力增高会导致食管扩张和结构改变,如肥厚、伸长和屈曲,最终失去正常的肌张力。研究表明,这种功能障碍可能与食管肌层内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减少或缺失有关。

18岁女孩吃饭只能一粒一粒吃,进食稍硬的食物就容易被噎到,历时三年终于找到病因! - 天天要闻

吕宾教授团队在手术中(医院供图)

吕宾教授表示,食管壁内隧道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术)的基本过程是利用内镜技术切开食管黏膜层,分离食管黏膜下层建立一条“隧道”,随后剥离并切开食管下括约肌周围的环形肌,最后用金属夹闭合切口。该手术具有术后24-48小时即可进食,术后吞咽困难即刻得到缓解、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线治疗手段。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已累计开展200多例poem手术,临床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来源:都市快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疾病如同取经路上的顽固妖怪——支气管扩张。不少人天真地以为,把它“打败”治好后就能高枕无忧,嘿,这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咱今天就结合《西游记》来讲讲这支气管扩张背后的门道。话说这支气管扩张啊,就像是那盘丝洞的复杂迷宫,一旦被缠上,气道病变与扩张就成了“既定事实”,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 天天要闻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或不良成分,可能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患癌风险。以下这五类食物,建议大家赶紧少吃!1.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