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31日开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共4次内镜下反复多次碎石+口服可乐治疗,最终取出了困扰患者的结石。
“这是一起典型的柿结石案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小伟教授介绍,柿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而是指由一些食物或者异物在胃内凝结成的团块。
柿子、山楂等食物中含有果胶、树胶和富有收敛性的鞣酸,果胶和树胶遇到胃酸后可凝集粘合成块;而鞣酸和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质,沉淀在胃内;此外,胃酸与鞣酸作用还可形成一种粘稠的胶状物,与进食粘合,经胃的蠕动后形成团块状、质地坚硬的柿石。
如果结石较小,可以通过口服碱性液体、可乐或者中药溶解或软化结石,促进结石排出。“但是该患者胃部结石较大,内镜下碎石是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小伟教授介绍,内镜下碎石是利用内镜将特殊的器械送入胃内,将结石破碎或者取出。
与传统外科比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可以同时检查胃的情况,发现并处理其他病变。
柿子虽美味,千万别贪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小伟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空腹或者过量食用含有鞣质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等,如要食用,要坚持五个不要原则:
1.不要空腹食用,尽量餐后食用;
2.不要食用口感发涩的柿子和柿子皮,这两种鞣酸含量高;
3.不要一次食用太多;
4.不要跟鱼虾蟹肉等高蛋白饮食同时食用;
5.不要与酸性水果同时食用,比如橘子、猕猴桃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武海亮 吴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