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如肝胆管结石和肝脏肿瘤等,临床上常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手术方式从开腹切肝到腹腔镜切肝,从局部非解剖性肝切除、解剖性肝切除到肝脏移植。
肝脏血流非常丰富,为了减少术中出血以提供良好术野,都需要暂时性阻断入肝血流以行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后解除阻断可能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患者肝功能受损等。
这种损伤不只局限于肝脏,也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对全身其他脏器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炎症反应、内环境紊乱等,增加术后死亡率。
肠道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是缺血再灌注(I/R)损伤最常累及的器官。胃肠功能损伤后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排气排便延迟和营养功能障碍等。
肠道内的定植细菌及代谢产物也可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以及肠外组织器官,引发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前针对治疗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未有确切的措施和方法。有研究发现穴位刺激作为中医方法重要组分之一,通过对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调控。
手术期AS相关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该技术已成为围手术期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凋零,减轻器官I/R损伤及其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围手术期穴位刺激可改善多种重要器官损伤:心脏手术辅助电针可缩短围手术期机械通气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AS联合右美托咪定能通过有效维持颅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发挥脑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围手术期AS在改善HIRI方面的研究较少。
AS能否改善HIRI所致的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能否发挥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也不明确,肠道屏障功能保护相关所选用的穴位组合较少,缺乏不同穴位配伍所产生的效应的相关研究。
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和相关文献查阅,胃肠保护相关的穴位有大肠俞、足三里、内关等,这些穴位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在临床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显著减轻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状况,因此,考虑穴位刺激也能对HIRI所致的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
针对临床上患者术后的胃肠不适、功能障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提供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二胺氧化酶位于小肠绒毛,当小肠黏膜受损,其成分脱落入血,血清DAO水平升高。
人体内的D-乳酸主要存在于胃肠道细菌中,可随着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入血,因此血液中DAO、D-Lac的水平能够特异性地反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受损伤程度。
肠上皮细胞重要的紧密结合蛋白主要为闭锁小带蛋白,若ZO-1蛋白数量减少,则TJP结构受损,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这些蛋白对于评价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究肝脏手术前电针刺激大肠俞及足三里穴对肝I/R大鼠肠道的屏障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血清DAO、D-Lac及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等评估AS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
为围手术期AS保护肠道功能、减轻肠道损伤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器官I/R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随着医疗技术的成熟及高精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推广。
我国各大医院在肝脏疾病识别、手术相关技术技巧、辅助手术器材的运用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不断推广和运用,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成熟。
HIRI是临床上肝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肝脏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体液出入量大、术后管理复杂等特点,由于肝脏血供丰富、极易出血。
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及不必要的输血,肝切除手术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阻断肝门。这种肝脏血流阻断再复流的过程,不仅直接导致非切除部分肝脏组织的HIRI。
造成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也可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微循环阻力增高,严重者可造成肝功能衰竭、SIRS、MODS等不良后果。
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可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HIR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损伤的持续过程。
其作用机制涉及氧自由基的释放、炎症因子的作用及线粒体通路、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ERS)等,涉及复杂的细胞凋亡再生和炎症反应,这些机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
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日前肝脏手术量逐步提升,虽然肝脏外科医生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
在手术范围、阻断持续时间、阻断器械、阻断位置及术后用药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术中的I/R依旧存在,I/R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依旧存在。
在临床上,外科医生不断研究更为完善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麻醉医生也需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更加注重围手术期管理。
在麻醉药物和辅助药物的使用方面不断提升,以提供适当的麻醉深度和手术条件,维持内环境稳态,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更寻求使用一系列围手术期辅助手段和干预手段。
使手术过程更为平稳,使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打击更小,不良反应更少,减少病人的痛苦,术后产生的不良后果更少,恢复更快,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肝脏外科医生常根据不同手术切除部位选择不同的阻断入肝血流的位置,根据病灶的解剖位置行区域阻断血流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更能有效减少HIRI所致一系列并发症。
根据临床手术特征及相关文献报道,选用经典的70%IWI,此模型被用于多个肝脏相关疾病的大鼠动物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
使用无创血管钳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后可见肝左、中叶变白,右、乳头叶持续灌注,呈粉红色。再灌注完成后,可以看到大鼠肝左侧叶及中叶明显苍白不规则颜色改变。
可见少量出血点;右、尾状叶颜色仍呈粉红色,与Sham组全肝颜色无异,即70%HIRI模型建模成功。
肠道屏障功能与AS
肝脏手术过程的I/R常造成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西医相结合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是当前医学的发展潮流。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手术后“脾胃运化失常”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
导致肠道功能障碍,脾胃受损必致气血两虚,其病位于胃和脾,因此,中医针对胃肠功能的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方法多种多样,如中药、针灸等。
各种方法可单一使用又可相辅相成。而围手术期AS作用广泛、实施便捷、可操作性强,较西医方法副作用小、创伤小、可接受程度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所造成的损害,减少炎症反应的的产生,并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镇静镇痛,缓解焦虑。
在术中抑制炎症反应、术后疼痛管理、恶心呕吐预防与治疗、胃肠功能早期恢复、术后早期活动等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可以联合抗炎、镇痛药物使用,近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普遍。
大肠俞,分布有第三腰神经后支和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其主要的作用是治疗腹痛、腹胀、便秘、坐骨神经痛等。《脉经》中记载其可以理气止痛、通降肠腑。
足三里,是补虚要穴,主要的作用是治疗胃肠疾病和虚劳诸证,还可以增强或促进人体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灵枢》中记载其可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此二穴位近些年来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诊治中选用较多,并不断发掘针对不同临床疾病的作用,使AS及其他中医中药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不断扩大。
EA内关和大肠俞穴可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EA大肠俞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肠道动力功能紊乱;而针刺小肠I/R大鼠的足三里穴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还可使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强。
促进肠黏膜结构和功能修复,采用EA足三里与大承气汤敷脐联用的方式,能减轻可用于脓毒症引起的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炎症反应,对其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将祖国医学运用于临床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中医中药方法、结合科学的管理保护肠道的屏障功能,不仅可减少因为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而导致的围手术期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术后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期进食。
肠道屏障及其作用
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更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正常情况下无有害影响,但当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后将会成为主要感染源。
肠道是隔离机体内部与肠道内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重要屏障,肠道屏障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屏障由肠黏膜上皮、正常菌群、免疫系统、内分泌及肠蠕动组成。
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多种因素如炎症因子、应激反应、低血容量、I/R损伤等均可破坏肠道黏膜上皮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肠道菌群及其有毒代谢产物随之迁移入血。
导致机体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颇为重要,肠道屏障破坏后。
肠道的内源性有毒物质会通过肠黏膜上皮进入肠系膜、淋巴组织、淋巴液和血液中,引起远端器官损伤。
二胺氧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层绒毛中,它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电解质平衡、影响传导通路、促进细胞再生保护肠黏膜,当小肠黏膜受损,或肠上皮细胞坏死时,其成分脱落。
进入血液中,致使血清DAO水平升高;乳酸是葡萄糖代谢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临床血液生化检查中测定的通常为L-Lac,它是组织缺氧的敏感指标,人体内的D-乳酸含量甚微。
主要存在于胃肠道细菌中,可随着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入血,甚至导致DLac酸中毒,因此血液中DAO、D-Lac的水平能够特异性地反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受损伤程度。
在肠道屏障功能中,机械屏障起主要作用,当肠道机械屏障受损时,肠道损伤改变了紧密连接蛋白(TJP)的分布,肠道通透性改变,肠内菌群失调。
肠内细菌中的D-Lac及小肠黏膜上层绒毛中的DAO进入血液循环。肠上皮细胞重要的TJP主要为ZO-1蛋白,所形成的稳定的细胞间连接是肠道屏障完整性的重要保证。
若ZO-1蛋白数量减少,则TJP结构受损,说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这些蛋白对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肠黏膜上皮成分DAO入血减少,肠黏膜屏障损伤较小。而IHC的结果则可以直观看到ZO-1蛋白在AS+I/R组较I/R组及nAS+I/R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高,计算得出的阳性率也高。
可能是随机选用的某些针刺部位靠近某些神经结构并影响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等,使得术前的EA预处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