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2023年10月31日22:13:08 健康 1537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高琛琛 薛源

美国影片《叫我第一名》中的小男孩科恩,经常挤眉弄眼、摇头耸肩,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其实,他只是患上抽动障碍,无法控制自己。10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关爱抽动障碍日”,主题为“关注抽动,为爱前行”,武汉儿童医院举办的健康科普交流会现场,专家表示,粗略估算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人数近1000万,其中5至10岁最为多见,他们辗转就医容易被误诊,也因为疾病被周围人误解。这背后,需要全社会对这类儿童的理解和关注。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闻

刘智胜教授做科普宣讲

8岁“搞怪”男孩被确诊为抽动障碍

“每年接诊不少抽动障碍的孩子,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绕了不少弯路。”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组长,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刘智胜教授说,抽动障碍的形式多样又复杂,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8岁男孩乐乐(化名)从小乖巧可爱,父母虽疼爱有加,但平时管教也很严格。今年初,乐乐总不自主地清嗓子,还总发出怪声,老师多次提醒,但乐乐仍无法改变,甚至影响到同学上课。妈妈带她去了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排查过慢性咽炎、鼻炎、病毒感染、变异性哮喘等疾病,也一直在对症用过药,但症状并没有好转。近段时间,乐乐变得越发调皮,上课会扰乱课堂纪律,甚至和同学打架,成绩也在班上垫底,老师为此头疼不已。

实在没办法,妈妈带着乐乐到神经内科就诊。刘智胜追问细节发现,乐乐从幼儿园起就有行为异常,当时曾有一段时间不自主地眨眼睛,好转后又出现耸肩、转头。

结合专业检查,刘智胜揪出乐乐诸多问题的“幕后黑手”正是抽动障碍,且合并有多动症。乐乐无法控制自己,但被老师、同学、家长误会是故意调皮捣蛋,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

好在经过大半年的对症治疗,目前,乐乐有了明显好转,上学不再“捣乱”,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全国患儿近千万人,5至10岁最多见

“这类疾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刘智胜教授介绍,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5%,按照目前我国20%以上人群处于18岁以下年龄段来估算,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人数近1000万。

刘智胜教授表示,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早期最常见的是面部肌肉抽动,如眨眼、挤眉、耸鼻,继而出现摇头、耸肩、扭颈等运动抽动,还可能有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少数患儿会不自主地说脏话等。从临床来看,半数以上患儿可以伴有一种以上的共患病,包括多动症、强迫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

“该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至10岁最为多见,一般在10至12岁时症状表现最严重。”刘智胜说,约半数以上患儿到18岁以后症状可能消失,但部分患儿还可能延续至成年。

值得关注的是,抽动症的孩子容易被误解,以为是故意调皮捣蛋、挤眉弄眼,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多方压力下,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反倒会加重抽动障碍的症状。

呼吁全社会联手创造关爱环境

为了让更多抽动障碍儿童得到妥善治疗,2018年9月7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抽动障碍协作组(简称“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在湖北武汉成立,刘智胜教授担任组长,牵头成立区域性及省级抽动障碍协作组,制定共识、规范诊疗、参与健康科普、编著书籍和科普手册。2020年起,该协作组将每年的10月30日定为“抽动障碍关爱日”。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闻

每年的10月30日定为“抽动障碍关爱日”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闻

关爱寄语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闻

关爱寄语

在今年的活动现场,除了刘智胜教授、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孙丹教授的科普讲座,会议还特别设置了“医校携手 共同呵护”的嘉宾访谈环节,邀请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章霞、武汉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潘之瑶,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医院、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让孩子们康复得更加顺利。

全国患儿近1000万人,5至10岁最多见!儿科专家:这些“搞怪”动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闻

嘉宾讨论环节

“抽动障碍可延续到成人,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刘智胜表示,要注重个体化综合治疗,其中很关键的是重视对抽动障碍患儿的教育干预,家长要鼓励患儿积极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玩电子游戏、看惊险恐怖影片、吃辛辣食物等。此外,家长还需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打麻将的老人,到75岁以后,大多变成了这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一个我们平常根本不会多想的生活习惯——打麻将。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动的老人。年纪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闻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来源:福州晚报】“四年了,终于找到这怪病‘真凶’!”近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看着恢复正常的脚踝、脚趾60多岁的程大叔热泪盈眶4年前,程大叔发现左侧脚踝、脚趾无法正常动作,他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 天天要闻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无影灯下,腹腔镜显示屏清晰呈现患者右肾上腺区3.8厘米的肿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钳,在毫米级空间内精准分离血管组织。随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肿瘤被取出,困扰患者邓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压病根被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 天天要闻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做好医保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依托全...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闻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还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医院停车场收费问题再次引发讨论。近期,有网友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医院停车场收费太贵的问题,患者反映称,湖南长沙某附属医院停车场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没有考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要承担多么高的停车成本,这是否涉嫌违规收费?医院是公益性组...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 天天要闻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不靠手撑地,你能轻松从坐姿站起来吗?这个看似简单“坐下-起立”的动作,已被研究证实与死亡风险相关。AI生成图一个动作预测未来能否长寿!2025年6月,《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通过简单的“坐立试验”评估身体机能,可预测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坐立试验”(SRT)是一项简单的体能...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运转的忙碌生活里,我们被琐事缠身,无暇他顾,以至于身体悄然发出的那些细微小信号,都被我们轻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经常感到头晕、疲劳,或者有时站起来感觉一阵不稳?很多时候,这些症状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生活压力大、工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