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或达感染高峰!要囤药吗?医生提醒→

2023年10月22日10:50:04 健康 1496

近日
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
以儿童为主

据了解,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期提前,还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有儿科医生发文指出,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如果孩子有发热、干咳等典型表现,要考虑这个问题。

11月或将迎来感染高峰?

医生这样说!

近期,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儿童医院内科门诊接诊的患儿增多,主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北京每年8月到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园区有医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9月1日开学起,儿内科接诊的患儿就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呼吸道症状的患儿。

如何科学防治此类疾病?10月2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主任医师曾强指出支原体肺炎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遵医嘱用药后3至5天会有好转,2至3周可痊愈,愈后鲜有后遗症。他说,勤洗手、常通风能够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每年都有

家长无需过度紧张

曾强介绍,支原体肺炎感染人群中,大多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的孩子,在小龄段的孩子中并不多见。病症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轻者可不发病,或只是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干咳等刺激性咳嗽、发高烧等,重者可致肺实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今年暑假以来,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中,出现肺实变的情况较多,这类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时间也较长。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

今年支原体肺炎病例为何突然增多?曾强介绍,此前大家在预防新冠病毒期间,由于人员接触少,且佩戴口罩,减少了很多感染风险。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确诊病例显著增多,所以支原体肺炎比往年更受关注。

下个月或达感染高峰!要囤药吗?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无需囤阿奇霉素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勿自行服药

据了解,目前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近期有传言阿奇霉素断货,部分家长开始“囤药”,曾强表示并不需要。

他说,目前医院暂未出现阿奇霉素供货不足的情况。“即便缺货,也有很多代替药物,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囤药。”

曾强同时指出,孩子出现干咳等刺激性咳嗽、喘息、发高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通过相应检测进行诊断。因为出现这些症状时不一定是支原体肺炎,也可能存在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情况。他说,在没有确诊时,不建议家长自行让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如果孩子出现了对应症状,班上又有同学得了支原体肺炎,更需要及时就诊,争取治疗时间。”曾强强调。

治疗支原体肺炎急不得,用药后3至5天会有好转,基本需要两至三周方能完全恢复。“有些家长怕孩子请假落下功课,急于让孩子在两三天完全恢复,发现服用阿奇霉素一两天没有好转,又换了其他抗生素,这是不可取的。”曾强解释,药物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患者体内没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时,换药后效果也不好,反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曾强呼吁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如果用药过程中病情有好转,也一定要坚持服药,用够一个疗程,防止复发。

勤洗手、多通风

无需药物预防

医生介绍,支原体肺炎患者居家治疗时需要在生活上多注意,应适当隔离,避免传染家中其他幼童;同时,清淡饮食,不吃煎炸、肥腻、冰冻等食物,可以适当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吃退烧药。

预防支原体肺炎最好方式是勤洗手、多通风。家长无需过度恐慌,多开窗户通风、让孩子勤洗手可以大大减少感染风险,并且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来源:南方网、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南方日报、澎湃新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