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蛙叫蝉鸣,小伙伴们是否已经开始享受清爽汁甜的水果了?葡萄、桃子、芒果……即将霸占你味蕾的同时,也当心过敏皮炎的发生。
甜甜的芒果不仅口感优良,而且具有益胃,生津,止咳之功效,但益处多多的芒果,却是有些人的噩梦。
近日皮肤科门诊,时不时有一些面部红肿、水疱、口角糜烂渗出的患者,都反映吃芒果后口周有点发红,随后一天比一天严重。
红红火火的口周引人注目
为何出现吃水果过敏的现象?
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今天我们就浅聊一下“芒果皮炎”。
何为“芒果皮炎”
芒果性皮炎(mango dermatitis)属于一种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皮炎。
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会对某些接触到皮肤的物质(例如芒果)产生超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过敏性炎症的变化。
这些会导致过敏的物质就被称为过敏原,反复的接触过敏原会引起湿疹样反应。
红红火火的果实赏心悦目
芒果过敏的源头
芒果是一种热带水果,芒果树属于漆树科家族,该家族其他成员如毒橡树、开心果、腰果等,和之前聊到的金属镍一样,是最常见的接触性皮炎病因之一。
芒果腰果,虽然一个大一个小,一个水一个坚,但形状还是挺像的,原来是一家子的小伙伴。坚果过敏常被许多人忽视,不少人听到腰果引起过敏性休克觉得不可思议。
芒果皮含单(或二)羟基苯(为半抗原蛋白,生漆中就因为含有该抗原而常引起过敏),羟基苯作为过敏原诱发超敏反应。而未完全成熟的小芒果还含有醛酸,对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另外,芒果皮芒果肉中所含的蛋白质等众多物质,不排除其中有潜在过敏原。
芒果亦可与各种呼吸道变应原(艾蒿花粉、桦树花粉)、食物、乳胶等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芒果种类繁多
总的来说,芒果皮比果肉更危险。
“芒果皮炎”的发病机理
已报道芒果过敏反应的类型包括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过敏综合征)及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后者更常见。
I型超敏反应起病迅速,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通过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而致水肿、充血、瘙痒等,严重的可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统症状。
IV型超敏反应潜伏期较长。接触芒果果实或树皮后,抗原被递呈给Th细胞致其致敏并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增强炎症反应,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并导致上皮组织破坏。
“芒果皮炎”之表现
芒果过敏以接触性皮炎常见,皮疹表现为红斑、水肿、小丘疹及小水疱,食用引起的常从唇部、口周开始,可蔓延整个颜面部乃至其他部位。
自觉烧灼感和不同程度的瘙痒,口唇常有厚重感。
对于初次接触芒果的人,皮疹可能在六天后才会出现。对于反复接触的患者而言,则可能在接触后2-48小时发病。
手部接触性皮炎
另外可表现为严重的芒果口腔过敏综合征,常发生于花粉过敏者,其症状是由于芒果与花粉间的交叉过敏反应所致。
在食用芒果后几分钟内出现口腔瘙痒或烧灼感,口唇、舌头、喉部均可出现肿胀,可出现呕吐、腹泻,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AS)。
Tips:高危人群
总的来说儿童更易发生芒果皮炎,可能和免疫系统不完善、局部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等有关。本身有光敏感的患者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要警惕:
·有过对腰果、开心果、橡胶等漆树科过敏史者;
·过敏性(特应性)体质者;
·过敏性家族史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的人。
甜蜜过后
如何确诊该病,对号入座呢?
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且近期曾食用芒果,或接触芒果皮、汁液、树叶、树干等,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芒果皮炎。
必要时,可结合斑贴试验等以明确诊断。
这里还是要强调病史的重要性,门诊上许多家长未必会留意接触史,总觉得“和平常一样”,要知道过敏就是对一些“正常东西”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未必要稀奇古怪。
斑贴试验并非万能
除了其他致敏原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这两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也要鉴别:
1)脓疱疮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口周、鼻周,皮疹多以脓疱、渗出黄水、脓痂为主,有局部瘙痒烧灼感。
儿童夏日多见的脓疱疮
2)单纯性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多见于口角、口唇等黏膜附近,皮疹为成簇丘疱疹、小水疱,局部有瘙痒或略疼感,常反复出现。
乘虚而入的单纯疱疹
过敏了不要怕,专业医生有办法!
本病治疗以抗炎抗过敏为主,如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根据皮损性质、年龄、部位等选择合适强度)。
医患沟通和心理疏导很重要,当小孩子脸上红肿起泡,家长必然十分着急,而一些严重患者常规抗过敏治疗未必能立马控制,开始几天很可能疗效甚微或“越治越严重”!
这时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更强方案可以考虑,只要评估好并规范预防,总体上还是安全的。
有些能接受慢慢好或对于激素谈虎色变的,那就佛系处理。
好转中
最后还是要强调预防第一:
1)确定对芒果过敏的患者,那就忍痛割爱吧!
芒果虽美味,但健康第一位!
2)享受美味时,尽量不要拿着整个芒果“啃着吃”,可尝试将芒果切成小块状后服用,避免芒果汁、芒果皮直接接触到皮肤。
3)进食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手部、口周、嘴唇等可能沾有的芒果汁;
如果出现愈来愈严重的过敏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拓展一下:
1.人与人大不同,芒果也有很多种。是否有些人对某些品种芒果过敏,但对其他品种不过敏?
2.曾经芒果过敏,到一定时候会不会“脱敏”,就像有些人小时候牛奶鸡蛋过敏,成年后就好了?
欢迎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