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次电除颤、16分钟介入手术,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创造生命奇迹

2023年02月09日20:26:03 健康 1541

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朱明环 渠敏 胡青

49次电除颤、16分钟快速植入支架、一波几折地抢救……这个春节,对于邹城的马先生来说,用“险象环生”形容再合适不过。大年初五马先生因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到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抢救,历经1个多小时的抢救才恢复生命体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2月7日,马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49次电除颤、16分钟介入手术,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创造生命奇迹 - 天天要闻

马先生今年59岁,大年初五当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时血压低、心率慢,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患者急诊入院时,孩子在外地,我们与患者家属充分进行电话沟通,告知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室颤,生命危在旦夕,需立即行介入治疗。”急诊医生介绍。

医院第一时间为马先生开启绿色通道,在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后,不料刚到导管室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患者突然反复发作室颤,呼吸减慢,之后就是逸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生命体征逐渐消失,医院麻醉科人员见状,赶紧为其进行气管插管。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反复电复律49次,医生坚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丝毫不放弃,介入科护士穿着厚重的铅衣手持电极板就像战士手持武器一样反复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与电除颤交替,抢救了近一个小时,就连家属都感觉到希望渺茫,但医护人员仍在坚持,不放弃!

经过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患者心率终于慢慢恢复,随后,医院心内一科手术团队果断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其粗大右冠脉完全闭塞。情况危急之下,手术团队从开始穿刺到导丝通过血管开通仅用了8分钟,之后植入支架,从开始穿刺至支架植入共16分钟,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出现下降,但植入支架后病人血压心率很快恢复稳定。

49次电除颤、16分钟介入手术,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创造生命奇迹 - 天天要闻

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此时已是凌晨。“高强度的抢救搞得大家精疲力尽,但大家都很激动,我们用坚持、用不放弃的精神救了这位59岁的家庭支柱,救了一位患者就是救了一个家庭,我们感觉很有成就感。”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心内一科主任胡青说。

之后,马先生转入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抢救过程中电复律时虽用盐水纱布保护,但多次的除颤在胸部留下很红的烙印。“真是从鬼门关走一遭又被拉回来了。”马先生看着自己的胸脯反复感叹。

49次电除颤、16分钟介入手术,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创造生命奇迹 - 天天要闻

医生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人群猝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案首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脉溶栓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早恢复血流。而且冠脉越早恢复血流,预后越好。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呈年轻化趋势。应引起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被甲状腺癌缠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 - 天天要闻

被甲状腺癌缠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

最近,甲状腺癌又上了热搜。根据《2025 版北京市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的内容,体检人群的癌症检出率升高,其中甲状腺癌患者数高居第一位,检出率高达48%。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了?今天邀请内分泌方面的专家来细致聊聊。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常见
它是中医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点,血管通畅,血液不堵 - 天天要闻

它是中医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点,血管通畅,血液不堵

它是中医界的阿斯匹林,每天吃一点,血管通畅,血液不堵现代人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心脑血管问题,像心脑血管狭窄、冠心病等等,中医擅长调理这个病,为什么这么说,心脑血管疾病其实是一类病,简单来讲,就是血管堵了,就像一条河里有很多泥沙沉积。
一个月接诊患者20余例!高温来临,这种凶险急症的高发期还没过 - 天天要闻

一个月接诊患者20余例!高温来临,这种凶险急症的高发期还没过

随着梅雨季落幕,高温随之而来,接下来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40℃。身材高大健硕的老王是浙江一名跑步爱好者,平日里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向来不错。这天傍晚,雨后天晴,老王像往常一样开启了长跑。然而,就在距家还有1公里时,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但老王并未多想,咬着牙坚持跑到...
药食同源|高血脂的“克星”!煮饭、熬粥时放一把好处多多 - 天天要闻

药食同源|高血脂的“克星”!煮饭、熬粥时放一把好处多多

【来源:湖北药监】红曲是由红曲霉发酵粳米等谷物制成的传统食品,即常见的红曲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调节血脂、抗炎抑菌、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好处。↓↓红曲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来酿酒、制作红腐乳,还可以作为天然色素、调味剂和肉类保
内镜下开“隧道” 精准摘除消化道肿瘤 - 天天要闻

内镜下开“隧道” 精准摘除消化道肿瘤

【来源:红网】为患者实施手术。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鄢婷 肖会玲 娄底报道近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运用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TD)为一名乙状结肠早癌患者实施微创治疗。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娄底市该领域的空白,为提升内镜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