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比“阳了”还可怕,这件事要谨慎!

2022年12月20日22:59:19 健康 1389
警惕!比“阳了”还可怕,这件事要谨慎! - 天天要闻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许多人选择居家自行服药,但却不一定用对。如何正确用药?如何避免常见的服药误区?一文解读。

读懂药品说明书

吃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药品名称、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方法与有效期等重要信息。

【成分】如果同时在吃多种药物,建议看清成分。核对一下几种药品之间主要成分有没有一样的,如果有就不要一起吃了。

【适应症】如果是自主选药,看清适应症非常重要。仔细核对自己的症状和说明书描述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能确定,最好求助专业人士。

【用法用量】注意用药的剂量,有时需要自己换算。

【不良反应】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有利于用药后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禁忌症】凡属禁用的药品,一定要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禁止特定人群使用

【注意事项】主要针对用药的安全和效果,如头孢类药物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还有针对服药的建议,如阿司匹林建议餐后服用。

【孕妇及哺乳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如果是这些人群用药,要小心谨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贮藏方法】一些药物对保存环境有特殊要求,如白蛋白胰岛素需冷藏保存等。因此,这些药物在贮存、运输与携带时必须引起注意。

常见的用药误区

错误1

“1日3次”“三餐前后”混淆

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处方上说的“一日3次,饭前服用”,是指需要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一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确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药物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过一些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并不属于“空腹”。

错误2

干吞药片

多数药物都是需要用水来送服的,但有时很多人为了省事,会直接干吞药片,其实这样做会有很多隐患。

药物起效慢:人体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当食物、药物经过时容易滞留,或需更长时间才能到达胃肠道。吃药片时喝水,能帮助药物更快地到达胃肠道,利于吸收起效。干吞药片时,药物到达胃肠所需的时间变长,起效变慢

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如果干吞,刺激性更明显,容易导致恶心,甚至把药物、食物呕吐出来。

伤食管:干吞药片时,药片容易粘在食管壁上。一些药物对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双膦酸盐),滞留在食管可造成胸骨后疼痛、烧灼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

错误3

用饮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药

错误4

感冒药过量服用

很多患者为了感冒好得快,会同时吃几种感冒药,这种做法不可取!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有每日最大安全用量,如果同服多种感冒药,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伤

中成药里也有西药成分,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同一成分的药品不能过量同服

错误5

喝酒后吃头孢类药物

酒后不能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酒中含有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肝脏后首先会被乙醇脱氢酶代谢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成乙酸,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代谢出体外。

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不能迅速、完整地代谢成乙酸,造成乙醛蓄积在肝脏,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肝衰竭,甚至是多器官衰竭。

● 补货!余杭191家单体药店陆续上架抗原检测试剂!名单收好

● 全市“打擂比武”!余杭收获多项荣誉!

● 评论 | 与其“幻阳”,不如坦然“向阳”

来源 | 杭州发布

编辑 | 周颖

一审 | 付腾梓

二审 | 杨兰

终审 | 贾国勇

警惕!比“阳了”还可怕,这件事要谨慎!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闻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儿养生讲究全给您掰扯明白了

今儿个咱唠唠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儿,顺带跟您说说咱北京人入伏后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热乎。要说这三伏天,可是一年里阳气最足、湿气最重的时节儿,也是调补身子的黄金窗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