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转移”是他们最不愿听见的字眼,这意味着癌症病情的恶化,意味着治疗难度的增加,甚至直接影响了生存期。据统计,高达90%的癌症患者,其死亡与癌症转移相关,而转移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会让癌症患者痛苦不堪。
其中,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的比例为65%~75%,前列腺癌65%~75%,肺癌30%~40%,肾癌30%,多发性骨髓瘤更是高达70%~95% 。
一般发生骨转移,往往意味着患者的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全身的症状会让患者误以为是肿瘤引起,很难联想到骨转移。骨转移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往往比肿瘤本身更严重,出现以下4种症状一定警惕骨转移。
1、疼痛
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什么样的疼痛可能是癌症的骨转移呢?癌症骨转移后的疼痛与其他骨病引起的疼痛有所不同,常常表现为酸痛、胀痛和刺痛,偶有撕裂痛,多以钝痛为主。
骨转移疼痛部位比较固定。骨转移后癌细胞会在骨头里面释放大量的溶解介质,破坏骨细胞,遭到破坏的骨细胞又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癌细胞分泌溶解介质,导致恶性循环。胸椎、腰椎、肋骨是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可出现局部肿块,疼痛部位比较固定。
骨转移疼痛的程度会逐渐加重。早期骨转移的疼痛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到了中晚期或者是转移范围进一步扩大后,疼痛程度也会逐渐加重。常表现为夜间疼痛、反复发作、持续性疼痛等。肺癌的转移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在转移之后才发现的。骨转移的初期可能没有症状,往往一年以上才有明显疼痛症状,所以说肺癌患者在没有骨转移的症状的时候,也不能排除骨转移的可能。
2、其他症状
癌症骨转移还会容易引起贫血、乏力、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由于癌细胞不断地破坏人体骨骼,极易引发高血钙。后期患者因全身虚弱需长期卧床也会出现肺不张、血栓、压疮等症状。
3、骨折
有的骨转移患者会发生骨折。大部分患者因骨折就医时才发现已经骨转移了。癌症骨转移会导致骨质丢失,骨骼因为被严重破坏而变得脆弱,轻微外伤、咳嗽都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尤其是椎体骨、肋骨等部位骨折的几率较高。
4、压迫症状
骨转移可能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骨骼,但临床上,以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长骨等最为常见,当骨转移发生在脊柱部位,有可能破坏椎骨,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此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无力、疼痛、四肢感觉消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骨转移发生在四肢长骨,也可能会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行动障碍、关节障碍等。当骨转移发生在骨盆部位,压迫膀胱会造成大小便障碍。此外,四肢浅表的骨转移,会引发肿胀,严重时会产生肿块,影响关节。
那么,骨转移的影像学和血液检查有哪些指标?哪些证据是最重要的?骨转移主要的检查和诊断的方法是影像学(CT、MRI、骨扫描、PET-CT等),其次是血液中成骨性指标ALP是否增高,还有癌症指标(CA125,CA199,CEA等)是否提高,比如前列腺癌PSA增高也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影像学中,CT主要用于观察皮质骨的破坏或骨结构的席位破坏改变,MRI主要用于观察软组织肿块和炎症反应区等。骨扫描主要看是否局部存在成骨反应。而PET-CT主要看是否局部存在代谢增加,因为代谢增加很大往往是提示肿瘤可能性。
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骨破坏,消除骨损伤,修复骨结构,防止骨结构进一步损伤,减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中医是比较重要的方式。采用纯中药治疗,极大改善患者体质,扶正固本,调节五脏功能,有效恢复机体气血的平衡。骨转移常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手段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放射性核素、二磷酸盐类药物及止痛药等,但单一治疗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在骨转移中医治疗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患者过有质量的生活。要控制住症状,让病人舒适生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为病人止痛,同时,要用中药来干预骨骼被破坏的过程。骨转移多见于晚期癌症病人,其病机以虚为主,而抗癌西药多对人体正气有所损伤,病人不能耐受,所以治疗骨转移应着重补虚,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祛除癌毒的目的。同时,中医药在提高生存质量,恢复骨质损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