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人们会用瘟疫,来代表具有较大危害的传染病,但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百姓嘴里的“瘟神”指的却并不是传染病,而是可怕的血吸虫。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有十二个省份的近四百个县有血吸虫流行。
一千多万国人,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甚至有上千个村庄被摧毁,几万户人家因此绝户。
▲血吸虫病患者
如此严峻的事实,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在他们的领导下,新中国各地打响了“消灭血吸虫的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中,毛主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01
毛主席决心消灭血吸虫
血吸虫作为一种对人畜危害极大的寄生虫,在我国分布广泛,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省均有血吸虫分布。
甚至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体内,科学家们也发现了血吸虫虫卵,这说明血吸虫病在中国至少已经流行了千年之久了。
▲血吸虫图
由于古人对于血吸虫病的致病机理不甚了解,这也让防止血吸虫病变得十分困难。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南方众多地区都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
民国时期,仅江西一省就有三十多万人死于血吸虫感染,这给当地的发展和稳定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那个时候,并非没有人重视血吸虫的问题。
曾经到美、英多国考察的医学专家毛守白,就曾经向南京政府申请经费来防治血吸虫。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否定,民国政府后期也没有采取专项“治虫”行动,这让血吸虫感染愈演愈烈。
▲渡江战役雕塑
毛泽东虽然成长于血吸虫广泛分布的湖南地区,但其故乡韶山冲并没有血吸虫病例的报道,因此年轻时的毛泽东,对于血吸虫的感受并不深刻。
之后他又多年转战于西北等地,这让毛主席对血吸虫的危害,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机会。
他第一次感受到血吸虫的巨大危害,是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时期。
当时参与作战的解放军战士中,有不少人感染了血吸虫病,导致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这让毛主席忧心忡忡。
不过由于前线诊疗条件有限,因此部分战士的病因并不明确,血吸虫也只是和其他传染疾病一样,被毛主席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真正让毛主席了解血吸虫病的契机,是在1953年。
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在太湖疗养,他的孙女刚好在无锡的血吸虫病防治所工作,他便到那里考察了一番。
在那里沈钧儒了解到当时江苏各地血吸虫的猖獗,以及给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后,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立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血吸虫病肆虐的情况报告。
▲政协副主席沈钧儒
心怀人民的毛主席,在看到这封信后,马上对血吸虫问题,表示高度重视。
他要求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整理了血吸虫的相关资料,并提出要开始着手展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这也拉开了我国“送瘟神”运动的序幕。
02
毛主席与血吸虫防治
毛主席在其著名文章《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
这种注重实践的工作方式,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处理血吸虫防治工作时,毛主席一方面听取了相关专家汇报的资料,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与疫区百姓的交流。
1955年,毛主席到杭州开会的时候,工作繁忙的他由于没有时间,便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走访,向当地百姓们询问血吸虫病的相关情况。
当时工作人员找到了一位深受血吸虫病折磨的老人,随后几人将老人的情况,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毛主席听后,感到十分难过,并强调:新中国一定要解决包括血吸虫在内的传染病,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毛主席在地方视察劳动
随后,毛主席又到了江西等血吸虫病最为严重的省份,进行实地考察。
在和省领导讨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间隙,他总会抽空询问血吸虫病的防治情况。
这让他大概了解了江南各省份的血吸虫防治现状。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毛主席在1955年12月21日发布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提出“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鼠疫、 脑炎、牛瘟、猪瘟等”的要求。
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又在几次会议中多次强调血吸虫病防治问题,并将多个省份的领导人集中到一起,讨论血吸虫病防治方法。
主席对于血吸虫病的重视,让血吸虫病防治成为了各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各地百姓也迅速投入到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之中,这让消灭大范围血吸虫感染成为了可能。
▲消灭血吸虫宣传画
江西省余江县,是当时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几个地区之一。
从1956年年初开始,余江县委制定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工作计划,并发动群众投入到血吸虫防治之中。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958年年中,余江县的血吸虫防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人民日报》也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毛主席在看到相关报道后,高兴地彻夜未眠,第二天他就挥毫写出了两首著名的《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至今读起来,依然令人振奋。
▲《送瘟神》书法作品
毛主席的这两首诗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并极大地鼓舞了百姓们解决血吸虫病等顽疾的信心。
各地人民纷纷按照余江县的防治方法,采取行动。
最终困扰我国千年的血吸虫病被显著遏制,创造了世界卫生史上的奇迹。
03
科学的防治方法
在发动群众参与血吸虫病防治的同时,毛主席也不忘了提醒各地政府,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开展工作,决不能让群众盲目行动,以免造成感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在血吸虫病的防治,被作为重点工作之后,我国召开了多次针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学术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专家们对科研成果进行了交流。
在会议结束后,这些内容会被下发到各地方政府的手中,这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专家们提到的防治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填埋沟渠法”。
在此之前,人们虽然了解到钉螺在血吸虫传播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但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消灭钉螺。
有些地方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结果下水的百姓中,又有不少人感染了血吸虫病,可谓得不偿失。
▲血吸虫宿主钉螺
此时有专家指出:如果将沟渠中的水放干,然后用泥土进行填埋的话,那么钉螺就会窒息而死,血吸虫的传染源,就会被很好地被切断。
于是南方各省纷纷开展了“挖新渠,埋旧渠”的运动,这让钉螺的数量明显下降,血吸虫病感染率,也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在开展卫生宣传活动,要求大家讲究用水卫生和用水安全,尽量不到河流和湖泊中取水,而是要使用更加洁净的井水,或者其他地下水资源。
余江县在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的过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全县范围内修建了大批公用水井,并要求人们到井中取水。
这一举措,也有效遏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除了钉螺和有污染的水源之外,感染了血吸虫病的病人也是重要的传播源。
他们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血吸虫卵,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的话,也会让周边居民感染疾病。
在余江县这种血吸虫病肆虐严重的地区,如何防止病人造成的传播,也是最重要的防治课题。
▲余江县风光
在总结了多方经验之后,余江县委认定:卫生条件堪忧的个人厕所是治理血吸虫感染的最大障碍。
于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余江县各地将原来每家每户的私人厕所全部推倒。
在村里建起了整洁的公共厕所,并对村民们的排泄物,进行集中消杀处理。
这种举措,有效降低了因粪便感染血吸虫病患者的数量,令控制血吸虫感染成为了可能。
除了余江县之外,全国其他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也采用了相似的防治办法。
对于那些没有办法排空水的较大水体,也会有告示牌提醒人们不要下水嬉戏。
在这些科学防治办法的助力下,仅仅几年之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便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这位曾经的“瘟神”,也终于失去了他的魔力。
在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各地对于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血吸虫,也没有放松警惕。
每逢出现洪涝灾害之后,人们都会对沟渠进行清理,避免钉螺生长,这也让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血吸虫大流行的状况了。
▲参加消灭血吸虫行动的百姓
我国防治血吸虫的过程中,毛主席的决心和重视,无疑是整个行动的最大推动力,科学家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付出,则是成功的绝对保障。
消灭血吸虫运动的成功,不但让我国的公共健康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更赋予了人们充足的信心和自豪感,为我国早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明浩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