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突发心梗 烟台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助其重获“心”生

2025年04月10日12:40:50 健康 9369

3月14日,烟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病房内,70岁的患者张大爷握着李晓日副主任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位在生死边缘挣扎了8天的老人,在医院胸痛中心的科学统筹与协同救治下,成功战胜死神,即将康复出院。

七旬老人突发心梗 烟台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助其重获“心”生 - 天天要闻

6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张大爷突然被一阵剧烈的胸部疼痛惊醒,随即感觉呼吸困难,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家属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烟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迅速出动。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患者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陷入了严重低氧血症,根本无法平卧。若不立即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将会持续恶化,引发呼吸衰竭。

情况危急,急诊科医生一边为张大爷进行紧急处理,一边与医院胸痛中心医生取得联系,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详细汇报患者的病情。心病科副主任李晓日在仔细研判后,认为患者病情危急,刻不容缓,当即决定启动绿色通道。

救护车疾驰而至,早在门口等候多时的心病科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对张大爷进行了全面的初步评估,在仔细查看各项检查数据后,认为他是急性心梗并发急性左心衰,生命危在旦夕,需要进行手术处理。但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0%(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严重憋喘连平卧都无法做到,这样的身体状况,按照常规标准,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

时间紧迫,李晓日紧急联系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进行了气管插管,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有效提升患者目前的血氧饱和度。10分钟后,患者原本急促、艰难的呼吸,渐渐有了缓和的迹象,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看到这一积极变化,李晓日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实行pci手术。

经过一番精细的手术操作,张大爷闭塞的冠状动脉终于成功实现血流再通,胸痛症状逐渐缓解。从患者抵达医院,到开通闭塞血管,整个过程有序推进,搭建起顺畅无阻的“生命通道”,为张大爷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后,张大爷进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张大爷展开全方位、精细化的监护。在医护人员日夜不间断的悉心照料下,他的心衰症状终于开始趋于稳定,供氧浓度得以逐步降低,张大爷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开启新的康复阶段。心病科护理团队根据张大爷现行身体情况,配以中医特色护理,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帮助缓解术后不适,促进身体机能整体恢复。

急诊科迅速响应,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心病科精准诊断,制定科学治疗方案;icu 全力守护,提供生命支持,各环节衔接紧密,协同有序,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成为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力量,为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

心病科副主任李晓日特别提醒:春季乍暖还寒,气温起伏不定,早晚温差较大,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易收缩痉挛,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加之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血液黏稠度上升,更易形成血栓,堵塞心血管。因此,大家务必格外留意自身心脏健康,做好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多摄入富含水分的食物和饮品,主动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倘若身体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随意自行用药或拖延不治,务必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过救护车转运到医院,是第一时间快速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救治程序的关键,这不仅能确保患者优先获得各项快速检查,更能通过院前预警与院内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对接,实现到达医院即进入救治状态的高效流程,最大限度争取黄金救治期,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 天天要闻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每次发作时,感觉我就像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