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发布 | 心血管疾病有四大主因

2025年07月07日13:22:09 健康 1596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发布 | 心血管疾病有四大主因 - 天天要闻

近期,《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概述了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运动不足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发布 | 心血管疾病有四大主因 - 天天要闻

吸烟者

随时戒烟都有益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成年人吸烟率为24.1%,较2010年下降了14.2%。全球成年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仅有39.7%的成年人知晓二手烟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认知率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约12.5亿的成年人吸烟者中,超过60.0%的人有戒烟的意愿。在中国,只有16.2%的吸烟者计划在未来12 个月内戒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7年后,北京市吸烟人口减少了63万,急性心梗即刻下降了5.4%,脑卒中的长期增长趋势每年减缓1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率即刻下降14.7%。可见戒烟对健康的益处较大。

吸烟者应尽快戒烟。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任何年龄戒烟都能延长预期寿命,其中年轻人的寿命延长最为显著。65岁以上戒烟的人也可延长预期寿命。在35岁、45岁、55岁、65岁和75岁时戒烟的人,与继续吸烟的人相比,预期寿命会增加8.0年、5.6年、3.4年、1.7年和0.7年。在65岁和75岁戒烟的人将有23.4%和14.2%的机会至少增加1年的寿命。可见,什么时候戒烟都有益。戒烟的好处不仅限于吸烟的青壮年,也适用于老年人。

膳食结构不合理

8项原则可改善

报告显示,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2022—2023年中国发展与营养健康影响队列的10 个省(自治区)调查数据发现,与2018年相比,2022—2023年成年居民能量摄入量略有下降,脂肪供能比进一步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蛋白质供能比保持稳定。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普遍存在。中国成年人钙摄入不足率最高,其次为维生素B2,而钠摄入量过高。食物摄入情况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死亡及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密切相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健康饮食8项准则: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6.规律进餐,足量饮水。7.会烹会选,会看标签。8.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身体活动要保持

动则有益、多动更好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率(每周至少3 次,每次至少30 分钟中高强度锻炼者的比例)为15.8%,身体活动不足率和业余静态行为时间均较2010年明显增加。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报告指出,身体活动达标可以减少中国18.3%的40~74岁人群过早死亡。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提出了中国人群身体活动的“16字”基本原则: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成年人应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超重与肥胖

吃动平衡可控制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中国≥18岁居民超重患病率为34.3%,肥胖患病率为16.4%,与201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4.2%和4.5%。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根据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心血管死亡人数为35.43万例,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年龄标化死亡率为18.80/10万,6.97%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高BMI。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 天天要闻

这3种疫苗千万别乱打!医生警告:接种不当,后悔都来不及!

这几年,疫苗的事儿成了家家户户绕不开的话题。绝大多数疫苗是好东西,能救命,能防病,关键时刻就是一把保护伞。但不是每一针都能随便打,有些疫苗一旦接种不当,不仅防不了病,反而可能惹出一身麻烦。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因为错误接种疫苗导致的后悔和痛苦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 天天要闻

科普|多地高温出现重症病例,这些因素会加剧“热射病”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引发多例患者住院。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热射病,是...
胰腺癌高发,提醒:不想胰腺受伤,6种食物要少吃 - 天天要闻

胰腺癌高发,提醒:不想胰腺受伤,6种食物要少吃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厨房里翻炒的香味虽美,但有些食物表面“无害”,却暗藏“杀机”,尤其对胰腺来说,简直是“温柔一刀”。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吃冷饮之前,劝你先冷静......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吃冷饮之前,劝你先冷静......

【来源:重庆晚报】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