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管外科冯波主任团队采用杂交手术成功救治一位85岁高龄的右侧股浅动脉栓塞患者。
患者入院2小时前突发右侧肢体剧烈疼痛、麻木发凉,行走困难。查体发现患者右膝以下发绀、发凉,血管搏动消失,经心电图,彩超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房颤及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患者长时间处于肢体缺血状态会使肢体坏死、肌肉溶解、肾功能严重损害,导致必须通过截肢来保命,情况紧急。考虑患者高龄,血小板计数小于50,溶栓出血风险大,且既往有跛行史,考虑有动脉狭窄可能,经研讨,血管外科团队制定手术方案: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动脉切开取栓术,并利用DSA行造影和狭窄扩张完成取栓后的进一步处理,有效避免肢体因缺血而坏死,确保手术效果。
距患者发病4小时左右,手术成功从股浅动脉内取出血栓,约4.6cm长,足背动脉立即恢复搏动。从切开动脉取栓到动脉缝合完成耗时仅12分钟,有效缩短肢体缺血时间。随后患者被送至DSA室进行造影和狭窄扩张治疗,造影结果理想,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完全消失,皮温恢复,第二日即可下床活动。
手术过程
病例拓展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下肢动脉中血栓的阻塞。栓子的来源主要来自心脏。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心瓣膜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向周围动脉,相应的血管会被阻断,从而导致相应部位出现缺血症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学者尝试将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即杂交手术,也称复合手术,用来治疗下肢动脉的长段闭塞或/和合并动脉分叉部位的闭塞。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目前,这项技术日臻完善,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的长段闭塞或/和合并动脉分叉部位闭塞的重要方法。
血管急症往往起病凶险,凡是有下肢肿胀、疼痛、麻木、发绀、发黑等情况,要高度警惕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血栓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专家推荐
冯 波 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1999年7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疾病的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曾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师从全军血管外科主任委员景在平教授。
擅长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闭塞及周围血管疾病微创介入治疗,肝胆疾病,疝及胃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微循环协会基层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血透学组专家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江西省分会专家委员等。
王 聪 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普外及血管外科20余年。2015年赴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擅长微创介入治疗各种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液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下肢深静脉血栓、肿瘤栓塞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医学会江西省血管外科分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作者: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治医师 王 聪
通讯员:潘鑫琦 龙建新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