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不确定的核潜艇竞赛
美国海军最近和通用电船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94.7亿美元的合同,用来支付美海军的第一艘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核潜艇的全部成本,以及第二艘的预付款。
按照美国海军的规划,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从2020年开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动工,共建造12艘,首艘潜艇会在2027年完成下水,2031年正式列装。
这下哥伦比亚级终于走下图纸开始了建造之路,而美国也正式拉开了下一代核潜艇的建造序幕,目前世界范围内,除了在本世纪才完成了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法国之外,拥有战略核潜艇的国家或多或少都开始了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在这之中俄罗斯的进展最快,新一代的955型战略核潜艇全部服役,改进型的955A型也已经开工5艘。
中国也没有落后,在6艘094型战略核潜艇接连服役于海军北海和南海舰队后,下一代型号的研制工作已经展开。
英国也没有停下脚步,继承者级已经展开了相关的设计工作。
不过各国的研制目的却是各不相同,英美两国更倾向于单纯的更新换代,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各有考虑。
先说俄罗斯,俄罗斯在战略核潜艇上的高歌猛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苏联的历史遗留问题,苏联由于在潜射固体燃料导弹技术上的落后,长期只能依赖搭载液体燃料导弹潜艇来维持基本的战略核威慑,台风级虽然使用了导弹,但导弹的性能并不理想,体积也过大,效费比很低,因此新生的俄罗斯急需一款能够使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新型战略核潜艇替换老旧的潜艇。
中国复杂的情况
中国的情况就复杂了很多,因为地理原因,美国和俄罗斯的导弹都可以在靠近对方附近的水域,向对方发射核导弹,即使是想要覆盖对方全部的领土,导弹需要的射程也仅仅是8000-10000公里左右。相比起来中国就麻烦了很多,要想使用8000多公里射程的导弹攻击到美本土,就必须先穿越美国在中国周边设置的重重岛链,进入太平洋水域,从这个地方发动攻击,可想而知非常困难且危险,如果想在安全范围内,覆盖到美国本土,那么导弹的射程更是必须要超过14000公里。
也正因此,中国海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对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更高,但现在从世界范围上来说,中国的核潜艇技术并不是顶尖水平。
虽然潜射弹技术可以部分弥补这个缺陷,但是出于现实军事斗争和战略核威慑的需要,中国必须在这一领域上加快迭代发展,逐步接近国际顶尖水平,满足国家需要。
中国海军现在服役的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最开始配备的是射程8000公里左右的巨浪-2型导弹,随后又在此基础上改进研制出了射程更进一步的巨浪-3,战略核威慑力量更进一步,而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性能则更加先进,根据军事专家介绍,它的射程完全可以满足从南海海域展开攻击的需求,与它相配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也在井然有序的研制中。
此次,美国新型战略核潜艇服役计划的公布也给我国敲响了警钟。
美国的核计划
不过,其实当代美国的核潜艇一直面临着相当尴尬的现实问题,因为拥有三叉戟D5这样性能几乎完美满足美国海军战略核打击需求的洲际弹道导弹,所以美国海军一直都没有研制新型潜射导弹的兴趣,同时因为三叉戟D5巨大的射程,美国完全可以用俄亥俄级从有海军严密保护的海域展开攻击,因此美军对于研制新潜艇替换俄亥俄级同样没有什么兴趣。
这次,之所以终于展开哥伦比亚级项目,也是因为俄亥俄级的使用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用了快40年,较早入役的几艘已经出现反应堆老化和艇体疲劳的情况,不能再继续承担常态战略核威慑巡航值班,到了不得不换的时候。
要不是这样,以俄亥俄级的先进性,还能再用一段时间。
作为一款新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的吨位自然也小不了,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因为计划服役时间比上一代晚了50年,所以无论是舰艇设计还是相关的舰艇设备,自动化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
它的另一个变化也值得关注,由于美俄之间几次同步削减战略核武器,本次哥伦比亚级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起俄亥俄级建造18艘,每艘搭载24枚三叉戟的规模,哥伦比亚级只计划建造12艘,每艘装备的三叉戟导弹数量也比前者削减了三分之一,由24枚变成了16枚,总规模由原来的432枚缩减到192枚。这样看来,相比起中俄的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对本国水下核威慑力量的改善,哥伦比亚级的进步其实并不是很多。
但是这份计划只是计划,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的安全局势进一步紧张,目前美国已经退出了多项重要军控条约,现在围绕着《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的谈判进展也非常不顺利。
如果世界范围内的核军备竞赛再一次展开,美国必定会进行核扩军,作为水下核力量关键的哥伦比亚级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建造数量。
未来如何现在很难确定,美国的这份计划我们要保持万分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