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媒体近日报道,记者雷诺·吉拉尔发表文章《德国外交的三个轴心》,该文大意是德国已经甩开了过去二战战败国的身份,想要“争当大国”,然而柏林的这个念头却不是出自它本身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美国的期望。美国吹捧德国是所谓“欧洲主导力量”,这意味着欧洲最大经济体也必须建设一支欧洲最强的军队,不论现实经济状况如何。
其实德国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美国正在穷尽帝国主义的制度可能性。对于美国而言,新殖民支配不必非经济手段不可,否则世界经济排名分别是第三和第四的日本和德国不应该如此驯服。它可以基于一种国际性保护骗局——共同防御条约、军事顾问团,以及在外国驻扎军队以防御定义模糊、夸张或不存在的威胁。这一安排产生了“卫星国”,德国就是如此。
这是表面上独立的国家,其对外关系和军事准备是围绕一个帝国主义大国的。这方面的例子有冷战时期前苏联的东欧卫星国和美国的东亚、西欧卫星国,一度包括菲律宾、越南南方和泰国,但现在已减少为日本和韩国。英帝国的自治领地是卫星国的一个变种。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区别于其他的英国殖民地,完全是根据种族划分的。与那些没有拥有自治领地位的地方不同,它们的人口主要是欧洲白种移民。
另一个变种是附属国,即一个帝国主义大国的依附国,其资源、战略位置或影响,有时候可能为其照抄支配大国的政策同时仍仰赖其广泛的支持提供了余地。毫无疑问,如今德国就在照搬美英的反俄政策。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宣称自己反对旧式的欧洲殖民主义,因而不是帝国主义大国。然而,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两国就已建立了自己的帝国。美国在拉丁美洲和太平洋,苏联在高加索和中亚。
而且两国在战争过程中都获取了新的领土,包括将德国一分为二加以占领。它们都必须将其长期的帝国主义真面目伪装为良善得多的某种东西,并且在冷战岁月里都发明了一套详细的神话,如关于另一方的威胁和需要始终保持“前沿部署”军事力量以击退“第一次打击”等等。如今这一套言辞仍在到处横飞。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