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一声“叔叔”,泰政局就这样变天了
2025年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以7票对2票的结果裁定,暂停总理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
法院表示,裁决是在受理由上议院议员提交的请愿书后作出的。
该请愿书指控佩通坦涉嫌违宪,法院决定在审理期间暂停其总理职务。
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素里亚・庄龙琅集将暂时代行总理职权。
事件起因与边境冲突相关
整起政治危机的爆发,与5月底泰柬边境发生的军事摩擦有关。
2025年5月28日,泰柬军队在边境地区发生短暂交火,冲突持续十分钟,造成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泰国军方称巡逻士兵发现柬方在争议区挖掘战壕,试图 “改变地理样貌”,在前往交涉时遭柬军开火,被迫还击。
而柬埔寨国防部强调,柬军是在例行巡逻时突遭泰方射击。
边境局势迅速升温,引发两国媒体大量报道。
这一事件在泰国国内引发关注,军方强硬派主张采取更强势的回应。
柬埔寨方面则通过外交和媒体渠道呼吁对话。
边境冲突发生后,泰国政府内部对处理方式存在分歧。
“通话门”事件引发政坛震动
2025年6月18日,一段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之间的私人通话录音被公开。
录音内容显示,佩通坦称呼洪森为“叔叔”,并请求对方协助处理边境问题。
她在通话中表达了对泰国军方部分指挥官的不满。
该通话本为私人沟通,但被洪森本人公开传播。
据报道,洪森将该录音发送给柬埔寨80多名政府官员。录音公开后,引发泰国政坛和社会舆论强烈反应。
那么问题就来了,洪森为什么要公开与佩通坦之间通话录音呢,虽然并未明确说明全部动机,但从各方报道及事实推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释放政治信号,划清立场
洪森将通话内容公开,很可能是为了向泰国国内和柬埔寨国内释放一种明确的政治信号:他并不打算与泰国现政府进行私下交易或秘密协调。
佩通坦称呼洪森为“叔叔”,语气相对亲近,并在通话中表达了对本国军方不满。这种言论被公开之后,反映出她在边境事务上的立场相对软弱,容易被对手解读为失去国家立场。
洪森通过公开这段录音,有助于澄清柬埔寨并非在暗中配合泰国政府,更不是“被施压者”,而是信息公开、立场清晰的一方。
2.回应国内压力,防止被质疑妥协
在柬埔寨,特别是在军方和政界强硬派中,泰柬边境问题一直是高度敏感议题。
洪森若与泰国方面进行秘密协调,可能在国内引发“软弱”或“出卖国家利益”的质疑。
他主动公开录音,可视为一种自保行为,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公众知道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立场,从而降低政治风险。
3.削弱佩通坦政府的合法性
此举也可能出于区域政治考量。
洪森与钦那瓦家族曾有复杂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佩通坦是他信之女,她所领导的政府被视为钦那瓦家族重新掌权的重要标志。
公开录音可以打击佩通坦的执政合法性,给她制造政治麻烦。
录音曝光后,泰国反对派迅速抓住把柄推动弹劾,政局很快出现重大转折。
这说明,洪森的举动并非单纯出于“透明”,而是确实对泰国政局产生了实际影响。
反对派借机发起弹劾行动
录音曝光后,泰国上议院36名议员向宪法法院提交请愿书,指控佩通坦违反宪法。
反对派指责她越权干预军务,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舆论认为她的行为有失分寸,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法院迅速受理该请愿,并在短时间内作出暂停职务的决定。
这是一起政治程序介入外交失误的典型案例。
民族主义情绪上升,舆论倾向发生变化
在佩通坦被指软弱之后,部分民众支持更强硬的对外政策。
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升温,为反对派提供了政治动能。
部分媒体对佩通坦的批评持续升级,形成对她执政合法性的质疑。
这一背景下,反对派的强硬立场获得一定支持。
同时,执政联盟内部出现裂痕,导致政府支持率进一步下滑。
他信重新成为舆论焦点
佩通坦被停职后,原本暂时搁置的他信案再次被提起。
2025年7月1日,泰国刑事法院恢复审理前总理他信涉嫌“冒犯君主罪”的案件。
案件源自2015年他信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对泰国君主制度的批评。
根据泰国刑法第112条,侮辱、威胁或诽谤王室成员可判处最高15年有期徒刑。
该案件在他信流亡期间被提起,但因佩通坦上台而未被推进。
她被暂停职务后,检方重启程序,法院开始传唤证人。
他信是否将重新入狱,目前仍无明确判决,但相关程序已进入审理阶段。
政坛布局变化,钦那瓦家族面临挑战
钦那瓦家族此前三度执政,在泰国政坛拥有长期影响力。
佩通坦是他信之女,被视为家族第三代的政治代表。
她在2024年出任总理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钦那瓦家族的政治回归。
但此次停职事件对家族影响力构成直接冲击。
多个政党开始重新评估与钦那瓦家族的合作关系。
政坛格局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家族政治的持续性面临质疑。
内阁改组未能阻止政权动摇
在法院裁决前,佩通坦曾进行内阁调整。
她让部分亲信担任关键职位,并自兼文化部长。
根据宪法,即使总理职务被暂停,她仍可作为文化部长出席内阁会议。
但这一操作并未有效稳定政局。
联合政府中的自豪泰党宣布退出,多名部长辞职。
政府结构面临重组,政治动荡继续扩大。
中方表态希望泰国保持稳定与发展
泰国政局发生变化后,中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2025年7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泰国的内政,中方不作评论。作为友好邻邦,我们希望泰国保持稳定和发展。”
这一表态延续中方在地区政治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中方坚持不干涉内政,强调地区稳定优先。
中国在泰国有多项投资,包括中泰高铁、“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等。
稳定的政局有助于项目持续推进,也有助于区域合作。
中方此时发声,意在表明对泰国局势的关注,同时不介入内部政治。
东南亚地缘局势受到牵动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重要国家之一,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多国接壤。
此次政局震荡牵动周边国家的神经。
泰柬关系如果进一步恶化,可能波及整个湄公河流域地区的安全格局。
尤其是当前泰反对派鹰派势力上升,未来政权更替可能带来对外政策变化。
柬埔寨方面对泰国反对派的强硬言论已有反应,双方军队在边境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地区局势不稳定也将对东盟机制构成压力。
当前局势仍在发展中
佩通坦是否会被永久解除职务,取决于宪法法院后续裁决。
他信案件是否成立,还需法院审理结果。
反对派是否能顺利掌权,需看未来选举和联合政府谈判情况。
边境冲突是否升级为持续对峙,受制于两国军事与外交互动。
中方是否在关键时刻进行外交协调,目前尚无迹象,但有相关经验。
局势尚未明朗,但目前已对泰国国内政治和地区稳定产生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