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最近又起风波。
事情起因并不复杂。6月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在叶卡捷琳堡破获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目标是一批涉嫌参与雇佣杀人的阿塞拜疆籍俄国侨民。共计逮捕50余人,其中8人被正式批捕。案件时间线跨度近20年,涉及2001年、2010年和2011年的多起谋杀案,可谓是“积案清算”。
【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越发紧张】
但这起行动却出现了“意外”。据俄方通报,两名被拘押的阿塞拜疆侨民在看押期间死亡,多人也在执法中受伤。这些情况迅速在阿塞拜疆国内引发舆情热议。
巴库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马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6月30日,阿塞拜疆执法机构突击检查了俄卫星通讯社阿塞拜疆分社办公室,并一口气拘留了8名俄罗斯记者。
根据阿塞拜疆相关执法机构的说法,这些“记者”的真实身份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官员。俄通讯社报道称,这8名俄罗斯公民均被判处4个月羁押,阿塞拜疆方面表示,他们涉嫌从伊朗走私毒品并从事网络犯罪。
另外,阿塞拜疆文化部立刻取消了俄罗斯在阿国境内的举办的音乐会、展览等文化活动,同时阿国议会代表团也宣布取消对莫斯科的访问行程;
两国的这一来一回之下,局势骤然紧张。日前,俄外交部立即召见阿塞拜疆驻俄大使,强烈抗议。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更是罕见表态,称阿方这一系列反应“极度情绪化”,明显有失外交常规,“破坏两国友好精神”。
阿塞拜疆为什么会对俄罗斯如此敏感,甚至用上“对等报复”的手法?
客观来看,这次事件更像是一次“导火索”,阿方对俄罗斯的不满其实早就堆积很久了。尤其是在纳卡问题上。
【阿塞拜疆客机坠毁现场】
该地属于阿塞拜疆主权范围,但长期由亚美尼亚控制,而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最坚定的盟友。每当冲突爆发,俄罗斯都会“名义上调停,实际站边”,这让阿塞拜疆早已心生不满。
另外,乌克兰冲突爆发后,虽然阿塞拜疆在国际场合上保持中立,但私底下明显更偏向乌克兰。一方面出于对俄罗斯扩张的警惕,另一方面也因为阿方希望借西方势力压制亚美尼亚的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的“客机坠毁事件”。一架阿塞拜疆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坠毁,导致机上38人丧命,从坠毁客机上的痕迹来看,其很可能是被俄罗斯防空部队击落误判击落的,但俄方对此避而不谈,而是声称乌克兰无人机当时在该地区。
这种态度引发了阿塞拜疆方面的极度不满。其总统阿利耶夫甚至公开要求俄罗斯承担责任并向幸存者支付赔偿金。两国本就有裂隙的关系自此之后更是不断走向破裂。如今,叶卡捷琳堡拘捕案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把多年来的怨气全都引爆出来了。
从目前趋势来看,阿塞拜疆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乌克兰化”。什么叫乌克兰化?简单来说就是,原本是俄罗斯体系内的“兄弟国家”,逐步疏远莫斯科、倒向西方,最终与俄翻脸,甚至不惜武装对抗。
【阿塞拜疆与以色列关系密切】
这种结论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仔细看阿塞拜疆近年来的动向就能发现。外交层面上,阿方一直在向土耳其和以色列的方向靠近,为了摆脱对俄系武器的依赖,阿塞拜疆军方的很多武器都是从以色列手里买来的。
在能源方面,阿塞拜疆也一直在积极配合欧盟需求,大批量地向欧盟输送天然气,被视为“替代俄罗斯”的重要能源来源。
另外,阿塞拜疆媒体与教育舆论体系中,亲西方声音不断上升,年轻一代对俄罗斯的传统“兄弟感”明显淡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方借这次“拘捕事件”顺势做一次“大甩锅”,一方面对内凝聚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对政府腐败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对外释放“阿塞拜疆正在摆脱俄罗斯控制”的信号。说白了,巴库这次摆明了是要“脱俄靠西”。
不得不说,眼下俄罗斯的处境很难用乐观来形容,它们要面对的不只是乌克兰一个麻烦,而是一连串的“亲密伙伴”开始动摇立场,甚至反戈一击。这不仅是地缘政治的失控,更是整个“后苏联体系”正在瓦解的表现。
阿塞拜疆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答案目前还不能百分百肯定,但如果俄罗斯不能迅速恢复地区影响力,这种“乌克兰化蔓延”可能才刚刚开始。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更要密切观察中亚、南高加索等关键地带的地缘变化,未雨绸缪,把握战略主动,不让这股“地缘翻脸潮”波及到自身的合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