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频繁释放示好信号,多次表达出想与中方重启谈判的强烈愿望。然而,中方对此表现得相当冷静,回应称正在对美方的谈判请求进行评估。这种一热一冷的鲜明对比,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缘由,而中方的态度,其实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自 2018 年美国单方面挑起关税战以来,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表现就如同一场难以捉摸的闹剧。以今年 4 月为例,特朗普先是宣称只要中国主动致电,就随时准备与中方达成贸易协议,一副掌握着谈判主动权的姿态。在没有得到中方回应后,没过几天,他又主动释放 “善意”,表示打算大幅下调对华关税,下调幅度超过一半。可这股示好的热度尚未消退,特朗普又突然转变态度,声称中国不让步就不减免关税,态度转变之快令人咋舌。
更具戏剧性的是,同月17日,中方针对美方一些不合理举措,进行了强力反制。之后特朗普马上表态,说自己并不想提高关税,看上去似乎是在对中方示好,给紧张局势降温。可现实却狠狠打脸,不到24小时,他又开始威胁,如果谈判谈不拢,美国就要制定新规则。这种前后矛盾、毫无连贯性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在谈判上有丝毫诚意。
再往前回顾,美国在过去几年的贸易谈判中,多次上演 “边打边谈” 的戏码。谈判前夕,突然升级关税,制裁中国企业;好不容易签署了协议,转头就以 “技术性调整” 为由,继续加码施压。这种 “施压 - 谈判 - 违约” 的恶性循环,早已把美国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他们根本不是真心想通过谈判,达成平等互利的协议,而是妄图以谈判为幌子,逼迫中方在单方面让步中妥协,满足美国的一己私利。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选择暂时不上谈判桌,无疑是极为明智的决策。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上,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十足的底气。美方这种毫无诚意、反复无常的谈判态度,让中方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以防陷入美方设下的谈判陷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中方对中美贸易问题,一贯主张一揽子解决方案。这意味着美方若想开启有意义谈判,就必须拿出切实的行动。只有当美方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谈判的良好氛围时,中方才会认真考虑坐到谈判桌前。
当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急于与中方展开谈判。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持续高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民众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部分行业对于取消高额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政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舆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方释放出的谈判信号,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意图,是否是企图通过 “部分取消关税” 等手段,换取中方在其他关键领域做出更大的让步。
对于美方的这些心思,中方看得十分透彻。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明确表示的那样,打,中国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在任何可能的对话、会谈中,如果美方不纠正其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就说明他们缺乏基本的谈判诚意,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绝不会轻易做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