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2025年04月08日23:50:33 国际 8238

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有着120万居民的伯明翰已经好几周没人收垃圾了。街道上垃圾袋堆山积海,有些足有一人高。在巴尔萨尔希思区,腐烂的垃圾堆被老鼠啃出孔洞,风一吹过就发出呜呜怪响。

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 天天要闻

灭虫专家威尔·蒂姆斯成了全城最忙的人。他每天穿梭在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大街小巷,帮居民灭杀老鼠蟑螂。随着1.7万吨垃圾堆积街头,他的电话快被打爆了。

“那气味简直让人窒息!”蒂姆斯对记者说,“腐烂的食物渗出垃圾袋,满地都是蠕动的蛆虫,简直像恐怖片场景。”他的工作车里堆满强力杀虫剂,但面对满街的“虫虫大军”仍显力不从心。

“这对老鼠来说就是五星级餐厅加豪华酒店!”他现在单子多到接不完,只能把生意分给竞争对手。自从罢工开始,居民家里发现老鼠的求助电话暴增50%。

这座曾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城市,如今却呈现出狄更斯小说般的场景——作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的城市,两年前刚宣布过市政破产。在赛利奥克区,居民门前的垃圾桶早就满溢,垃圾山沿着红砖街道蔓延。

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 天天要闻

路过的市民阿比德向记者吐槽:“到处是垃圾,老鼠比猫还大!这可是2025年的英国啊,太离谱了!”他踢开脚边一个渗出黑水的垃圾袋,几只肥硕的老鼠立刻窜进了下水道。

罢工的导火索是市政府要裁撤某个特殊工种。近400名环卫工在unite工会支持下罢工抗议,他们控诉这个决定不仅堵死了涨薪通道,还让部分工人被降职,最惨的一年要少赚8千英镑(约合人民币7.3万)。

市政府却喊冤:“根本没少发工资!”官方声明称给受影响工人安排了转岗、培训或自愿离职补偿,坚称人事改革是让财政“回血”和垃圾清运“升级”的必要手段,但工会压根不买账。

这场拉锯战已持续四个月,最近更是全面升级。原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罢工,从三月初开始变成“无限期”。现在全市能上路的垃圾车不到平时一半,部分区域垃圾堆积情况特别严重——有的街区垃圾山已经蔓延到二楼阳台,而市中心商业区靠着临时工勉强维持。

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 天天要闻

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市政车厂里数十辆垃圾清运车闲置成排。与此同时,政府雇佣的临时清运队刚出车就被罢工工人组成的人墙拦住。市议会无奈表示:“每天被堵门,我们的车根本出不去收垃圾。”

市议会宣布启动“紧急状态”,声称这样就能绕开罢工封锁线清理街道。但环卫工人们愤怒指责:“这根本是政府耍手段破坏罢工!” 工会全国主管奥内·卡萨布对记者说:“这活又危险又脏又累,工人们理应得到合理报酬。”

双方剑拔弩张,堆积三个星期的垃圾在烈日下持续发酵,整座城市弥漫着刺鼻酸臭味。

英国社区事务大臣吉姆·麦克马洪在议会表态:“政府正密切关注伯明翰罢工。各地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既定程序申请国家支援。如果伯明翰需要帮助,我们随时准备出手。”

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 天天要闻

光鲜的《浴血黑帮》电视剧让伯明翰全球闻名(该剧以1920年代当地黑帮为原型,十年前开播带火了旅游经济),但现实中的伯明翰可没这么风光。2023年底,由英国执政党工党管理的市议会宣布“市政破产”,除了教育和垃圾清运等基础服务,其他开支全被冻结。

伯明翰市政破产的导火索,是一桩持续多年的“同工不同酬”历史旧账——市议会必须向大量前雇员(主要是从事相似工作却比男同事薪资低的女性)支付天价赔偿金,但市议会自己的决策失误让本就不富裕的财政雪上加霜。

随着伯明翰人寿命延长,市政服务需求激增,运营成本也水涨船高。这其实是全英国地方政府的通病,家家都在财政悬崖边摇摇欲坠。更糟糕的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中央财政拨款,自2010年保守党政府开启十年紧缩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削减债务)以来,拨款金额已经暴跌超五成。

罢工4个月+政府“断粮”,英国第二大城市变露天垃圾场,老鼠比猫还大 - 天天要闻

财政研究所2024年6月报告指出,英格兰各地政府的人均资金(包括中央拨款和地方税)比2010年平均缩水了18%,这让伯明翰的困境更加艰难。

蒂姆斯看着家乡的惨状痛心疾首:“看着城市变成这样,我气得冒烟!这会影响每个人的健康。”但作为土生土长的伯明翰人,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更让他揪心——因为这些报道掩盖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伯明翰人的团结精神让我感觉非常好!”蒂姆斯说着露出笑容,尽管手套上还沾着杀虫剂,“虽然现在满城垃圾,但我对伯明翰爱得深沉。”

他望向街角几个自发清理垃圾的邻居,几只鸽子正在他们脚边啄食散落的面包屑。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