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在中国人心中,常与“基辛格”三个字作固定搭配的,是这样一句称呼——“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实际上,除了促进中美建交之外,基辛格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01
“足球狂热粉”
基辛格从小热爱足球,自称“足球狂热粉”。
在他儿时,德国纳粹主义兴起,为了看家乡足球队比赛,身为犹太人的基辛格冒着被殴打的危险,装作非犹太人混入场内。
他也曾苦练球技,虽然体力不行,但是颇有技巧。有一年,他竟然被选为班队队长,靠得不是动作敏捷,而是领导才干。
1983年,在一次演讲中,基辛格回忆道:
“我小时候很让我爸操心,因为他觉得应该培养我对诸如歌剧这样高雅艺术的兴趣,但我觉得应该在家乡德国南部小镇踢足球。我家乡的球队很厉害,从未在主场失利,不过很少在客场获胜。我们作为观众也很厉害,知道怎么吓唬裁判。”
02
白天洗刷子,晚上读会计
1938年,为逃避纳粹迫害,15岁的基辛格随父母迁居美国纽约。
初到美国,基辛格进入华盛顿中学读书。一年之后,由于家中的经济情况不稳定,他改读夜校,白天则在毛刷厂干活,戴着橡胶手套洗刷子。
工作间隙,他一有机会就看书或者做作业,并获得了高中文凭。
毕业后,他进入纽约城市学院攻读会计专业,当时的他立志成为一名会计师。
03
19岁抓间谍
1943年,基辛格决定从军。19岁生日刚过不久,他的征召令就到了。
从军之旅使基辛格初步积累了政治人脉,其中一位便是——弗里茨·克雷默。克雷默发现了基辛格非同一般的政治思维,举荐他担任行政官,带领他加入情报部,后来又负责反谍报部队的工作。
陆军的奖状将他写得十分英勇:
“基辛格士官,带领反谍报小分队履行职责,不畏艰险,成功建立了一个深入平民生活每一阶段的告密者链条,最终查获并逮捕多名被确认从事间谍和破坏行动的地方特务。”
04
破纪录的毕业论文
二战结束后,基辛格通过《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并写出了一篇被叹为奇文的毕业论文。
首先这篇文章的篇幅惊人,是有史以来哈佛大四学生所写的最长的一篇论文——全文有383页。现在哈佛的毕业论文篇幅限制,被称为“基辛格规则”——将来任何巨作均不得超过此文的1/3。
他的论文范围也挺吓人,谈的竟然是“历史的意义”。《历史的真义》这篇论文已经被载入史册,基辛格在这篇论文中极为推崇康德的“绝对命令”理念,认为“和平是人类最崇高的奋斗目标,是对人的道德人格的终极肯定”。
由于论文出色和成绩出众,基辛格拿到了约1%学生才能拿到的最优生荣誉。
05
押宝大师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基辛格曾“左右逢源”。
他一方面向尼克松团队泄露美国与越南谈判的信息,另一方面向尼克松当时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汉弗莱提供有关尼克松的负面信息。
尼克松上台后,立刻将基辛格招至麾下,任命其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又任命其为国务卿。
06
拍总统马屁
《亨利·基辛格与美国权力:一部政治传记》一书的作者托马斯·施瓦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辛格这位曾在外交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巧于恭维的一面。
“毫无疑问,基辛格是一个善于恭维的人。他花了很多功夫去奉承尼克松,尼克松事实上也录下了这些奉承话。基辛格不得不忍受的是,他很多奉承话已传诸后世。”
《华盛顿邮报》曾报道,水门事件发酵后,基辛格在与尼克松通话时,曾称赞对方“拯救了美国”,这段通话的录音至今仍在网络上流传。
在通话中,基辛格说道:“总统先生,你拯救了美国。当不再有人在意水门事件,历史书会证明(你的功绩)。”
07
“穿梭外交”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为了促使以色列军队从埃及和叙利亚领土撤军,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数月内往返于各方首都,寻求谈判目标,被认为是开了“穿梭外交”的先河。
此后这种外交方式被多位领导者借鉴,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爆发冲突,时任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多地间辗转往来,成功说服叙利亚制衡黎巴嫩真主党行动,最终两国停火。
2008年现任美国大西洋大众投资公司咨询师马修·尼米兹在希腊和马其顿共和国之间来回奔走,解决改名纠纷。
2023年,韩国总统与日本总统互访,重启了中断12年的穿梭外交。
08
神秘公司
随着1976年福特在总统大选中落败,基辛格也退出了政坛。1982年,他创建了基辛格咨询公司。
基辛格顾问公司的秘密世界里有战略咨询、外交卓识、良好的关系、现实的门路,再加上世上最具市场价值的名人的金字招牌。
90年代初,基辛格顾问公司已经有20 多家公司客户,其中约3/4 是美国公司。客户名单是严格保密的,与顾问公司签署的合同也明令禁止任何一方对外透露。但媒体还是整理出一份90年代初与顾问公司有合同或项目安排的主要客户清单:
· 美国运通及其子公司希尔森·雷曼·赫顿
· 美国国际集团,保险业核保人
· 大通银行
· 可口可乐公司
· 爱立信,瑞典电信制造商
· 菲亚特,意大利汽车公司
· 亨氏食品集团公司
· 默克公司,制药业巨擘
……
在电话簿里找不到基辛格顾问公司。它的总部所在建筑大厦的公司名录里也没有它。来访者如果在正确的楼层出电梯,就会发现一间摆设简单的接待室,塑料玻璃窗后面坐着一位接待人员,房门上也没有名字。
公司客户每年将得到两三次关于世界情况的全面吹风。通常都是基辛格与斯托加或布雷默出面,对象只限公司少数高管,而且只限于口头吹风,没有书面的东西。基辛格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真知灼见被人拍下来,给人传阅,几个月后被引述。
09
被拒颁诺贝尔奖
1973年,因代表美国政府与越南达成停战协议,基辛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越南政治家黎德寿。
不过当年的颁奖颇具争议,两位诺贝尔委员会成员辞职以示抗议,黎德寿拒绝颁奖。
当时《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是诺贝尔战争奖。
基辛格则宣布,他将把奖金捐给在越南战争中阵亡或失踪的美国军人的子女。
10
长寿的秘诀
今年4月,基辛格接受了凤凰卫视的专访。主持人祝贺他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大寿,基辛格说道:
“我的唯一贡献是投胎投得好,主要还是父母基因好。”
主持人随后问他还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基辛格是这样回答的:
“首先,长寿非我刻意求之,不过我欣然接受。但我注意到,有很多首席执行官退休后,生活就出问题了,因为他们觉得无聊,也不活跃了。所以,如果你不热心时事,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了解这些事情的历史渊源。我想我长寿的秘诀是,我有幸做一些我着迷的事情,不必为五斗米为之,我可以参与其中。我还没有退休,也不打算退休。”
【基辛格最后的忠告】
2023年5月,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在9月接受采访时,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表示:
“中国和美国必须合作,基于信任进行合作,同时不应该让任何一方处在更有利的地位。这对美方和中方都适用。这是我目前的观点,也是我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所持有的观点。这个目的,必须与人类的命运挂钩。”
基辛格见证了二战以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其警示与洞见值得世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