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9日,莫斯科红场都会举行胜利日阅兵。今年作为胜利纪念80周年,俄方特意邀请了多国政要前来,中方就是其中一大受邀者。
日前,中方领导人已乘坐专机抵达俄罗斯,出席胜利日庆典活动的同时,还将对俄罗斯展开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俄总统普京安排茶叙)
在到访的第一天,中俄就收获了不少成果。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透露,两国元首将围绕中俄关系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热点议题交换意见,会后双方将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届时有望达成多份政府间、部门间合作文件。
此外,达成的联合声明也将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涉及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关系,另一份则是专门涉及全球战略稳定问题。
在邀请中方参加活动时,俄方就曾向中方做出承诺,若是中方接受邀请,所受礼遇绝对是独一份。对此,俄方也是说到做到。
在中方领导人抵达俄罗斯后,俄方媒体就公布了中俄会面的具体安排。两国领导人将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一场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与此同时,俄方还会安排两国代表团,参加各种小范围和扩大范围的正式会谈。等到正式活动结束后,中俄领导人还将举行一对一的茶叙活动。
对于这场茶叙,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特意澄清称,这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的,而是俄罗斯招待中方独有的,并且近年来中俄所有最高层的会谈,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交流的。
对于俄方来说,选择茶叙这种方式,也是存在战略考量的。
一是适应中俄关系“去西方化”的地位。面对西方制裁压力,中俄需展现“不依赖国际规则垄断者”的自主外交模式。茶叙作为东方智慧的体现,区别于西方的“峰会正餐外交”,象征双方在外交叙事上的共同创新。
(红场胜利日阅兵排练)
再加上普京总统本人对东方文化有浓厚兴趣,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老子哲学,而中国高层外交中“以茶会友”也是重要传统。这种非正式场合能让双方更自然地切换“战略合作伙伴”与“私人朋友”的双重身份。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中俄元首就曾在西湖边茶叙持续3小时,远超预定时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种形式对深度沟通的便利性。
最重要的是,这种非正式会谈,也为敏感议题创造了“容错空间”。近年来,中俄合作进一步深化,涉及到的敏感议题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叙这种“非记录性”特征,也允许对方直言,而不担心舆论发酵。
对于中俄来讲,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需要讨论的议题还是较多的。
其一肯定是中俄合作问题。俄方官员就透露,在此次会谈中,“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将成为中俄领导人讨论的一大重点议题。这个项目早在2015年时就已经定下,相关谈判已经进行了十年,中俄在很多重要问题上也达成了一致。但是在去年年底,中俄在原定的路线上提出了异议,一条替代路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中俄进展。所以在这次访问期间,必定会对这条天然气管道重新进行讨论,甚至有望做出最后定论。
其次,就是乌克兰问题。美俄近期虽就乌克兰问题启动多轮磋商,但在停火条件、领土争议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分歧。中国可借此推动“和谈路线图”落地,将“粮食安全走廊”机制扩展至能源领域,并推动建立俄乌能源设施保护联合监督机制等。
过去,俄方一直将卫国战争胜利视为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基石,而西方近年通过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苏联贡献,试图动摇俄罗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同样面临日本右翼美化侵略历史的挑战,双方在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反对历史修正主义上具有共同利益。
此次会晤,也可能就联合举办反法西斯纪念活动、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历史教育合作达成共识,整合中俄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历史叙事资源。
(特朗普想要“联俄抗中”)
最后,还包括美俄接触的进程。特朗普上台后,就不断释放“联俄抗中”的信号,试图在中俄之间打入楔子。但普京拒绝赴沙特与特朗普会晤,转而与中国深化战略协作,就是对这一企图的直接回应。在此次会晤中,双方可能会明确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他国安全换取自身利益。
再加上美国对俄制裁已经扩展到金融和能源等领域,中方也同样面临关税贸易战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可通过各种去美元化合作,合力突破美西方围堵。
总之,中俄此次会晤,是两国基于历史共识、现实利益与未来愿景的战略选择,甚至可能成为撬动全球秩序转型的杠杆。两国将以80年前反法西斯同盟的遗产为基石,发动一场针对单极霸权的“非对称总体战”。这场博弈的胜负,或将决定21世纪国际体系的终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