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2022年12月25日21:54:04 国际 1476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印度北部有广阔的恒河大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印度的人口聚居区和农业基地。印度南部深入印度洋,海岸线漫长,拥有很多优良的港口。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印度洋是世界重点海域,亚洲和欧洲、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印度洋海域,而且波斯湾属于印度洋海湾,这里生产的石油资源,也要通过印度洋运输到世界各地。因此说印度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

不过印度的版图结构比较特殊,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印度东北地区和印度其他地区只是通过非常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西里古里走廊位于孟加拉国尼泊尔之间,长约22公里,宽约21公里,是印度的咽喉要地。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除了西里古里走廊,整个印度东北地区都是国际边界,而且没有海岸线,可谓非常封闭。印度东北地区包括六个邦,分别是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

印度东北地区和印度其他地区有着很多不同,在经济方面,印度东北地区由于地形封闭,没有海岸线,是整个印度最落后的地区。在人口方面,印度东北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和印度其他地区并不相同。其实现在的印度东北地区,在历史上并不属于印度,印度历史上的历代王朝,包括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这些强盛的王朝,都没有在这里建立统治。那么印度东北地区是如何成为印度领土的呢?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印度历代王朝的势力范围最远到达孟加拉地区,而孟加拉东部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黄种人建立的王朝。12世纪时期,生活在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流域的傣族,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傣族人开始向周边地区探索,试图找到土地肥沃,环境优越的地区居住生活。不过探索之路非常艰难,当时周边很多优越的土地已经被缅人控制,于是到了13世纪,他们开始向西迁徙,最终抵达了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这一次,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当时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人口非常稀少,当地原住民主要有摩兰人、那加人、勃拉人,当时并没有建立国家,仍然维持着部落形态。13世纪初,傣族人迁徙而来之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国家观念,他们不断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和当地原住民通婚,人口规模逐渐壮大。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1251年,傣族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名为阿洪王国或者阿萨姆王国,傣语称“勐顿顺罕”。而当时的印度,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仍然维持着土邦林立的状态。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英国在孟加拉登陆,逐渐整合控制了印度各土邦,建立了统一的英属印度。

印度东北地区如何成为印度领土? - 天天要闻

19世纪初,英属印度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张,缅甸也开始向西部扩张,1824年,英国驱逐了侵入阿萨姆王国的缅甸军队,在当地建立了傀儡政权。19世纪中期,英国废黜阿萨姆国王,将阿萨姆王国的土地并入了英属印度,至此傣族人结束了对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长达600年的统治。

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受损,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大部分土地,阿萨姆地区从此成为了印度领土。后来印度为了更稳固的控制这一地区,又对区划进行了调整,阿萨姆邦的面积大大缩小,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天天要闻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文/观察者网 邵昀】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100天有余,但他竞选期间承诺的尽速解决俄乌冲突一事,尚未出现明显进展。对此,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5月4日播出的专访中,特朗普语焉不详,他一方面称自己对和谈前景仍抱希望,一方面又承认,俄乌和
中国驻美大使:美方应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 - 天天要闻

中国驻美大使:美方应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

新华社华盛顿5月4日电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3日举办的使馆开放日暨甘肃省推介活动上,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中国不愿打关税战,但不怕打。如果美方准备要谈,就应当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谢锋说,美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颇丰,既享受了来自全球物美价廉的商品,又在金融、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据明显优势。2022年...
对软目标袭击的恐惧如何改变非法移民的行为 - 天天要闻

对软目标袭击的恐惧如何改变非法移民的行为

[任意拘押,寒蝉效应,惊弓之鸟。省流:卡洛斯在波莫纳家得宝停车场目睹日工被拘留后,含泪控诉移民突袭行动。59岁的马丁·莱昂在理发店前被持枪逮捕,虽获释但身心受创。4月22日行动中10人被拘,当局称针对有前科者。日工组织称此类行动造成寒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