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2025年07月06日15:00:31 国际 7031

2025年7月6日,全国退休人员正翘首以盼本年度的养老金调整通知。依据往年惯例,7月中旬发布通知的可能性较大,各地随后陆续公布具体方案。

这意味着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工作整体较去年延迟约一个月。然而,2025年更承载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意义——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所设定的十年过渡期,已于去年10月正式画上句点。

今年,成为并轨后制度运行的首个完整年度。一个普遍关切随之浮出水面:在这十年过渡期结束后的首次养老金调整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简称“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增长是否会“缩水”?他们是否会比企业退休人员(简称“企退人员”)加钱更少?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第一、统一规则早已运行,今年并无特殊之处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事实:尽管十年过渡期刚刚结束,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适用同一套养老金调整方案,这一实践已持续多年。

追溯至2021年,国家层面发布的养老金调整通知中便已清晰载明“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的核心要求。此后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均延续了此原则。

因此,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在规则适用上,与过去四年并无本质区别。无论是事退人员还是企退人员,都将依据相同的调整机制——通常包含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以及适当的高龄倾斜——来计算其应增加的养老金金额。

所谓“过渡期结束首年”带来的特殊调整规则,或对事退人员不利的差异化对待,在现行统一框架下并不存在依据。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第二、事退人员增幅偏低:比例差异源于结构,绝对额仍占优

尽管调整规则统一,数据却清晰显示,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增长比例确实普遍低于企退人员。但这“低”,是相对比例意义上的,而非绝对增加金额的减少。

举例而言,设想两位退休人员:

一位是事退人员,原养老金水平为每月7000元;

另一位是企退人员,原养老金水平为每月3700元。

在2025年的调整中,前者可能增加160元,增幅约为2.3%;后者可能增加110元,增幅则达到约3%。比较之下,事退人员的绝对增加额(160元)明显高于企退人员(110元),但其增幅(2.3%)却比后者(3%)低了0.7个百分点。这0.7个百分点的差距,在养老金增长的语境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差异。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第三、规则解析:为何“高者”比例反低?

既然适用统一规则,为何会出现养老金水平较高的事退人员,其增长比例反而较低的现象?核心原因在于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定额调整部分的设计及其对整体增幅的显著影响。

定额调整的“削峰填谷”效应

定额调整是养老金调整方案中最为基础、也最体现普惠性的部分。它不区分退休人员的身份、原养老金水平高低或缴费年限长短,同一地区的所有符合调整条件的退休人员,在定额部分增加的金额完全相同。例如,假设某地2025年定额调整标准为每人每月增加40元。

对于月养老金3700元的企退人员而言,这40元定额增加,对其总增幅的贡献高达约1.08%(40元 / 3700元)。

对于月养老金7000元的事退人员而言,同样是40元定额增加,对其总增幅的贡献仅为约0.57%(40元 / 7000元)。

仅此一项,定额调整就让低养老金者的增幅天然高出高养老金者约0.51个百分点。 这便是“低者增幅易高,高者增幅易低”的结构性根源。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高龄倾斜的“普惠”特性

养老金调整方案中通常包含对高龄退休人员的额外倾斜照顾。

这部分增加额同样主要基于年龄标准(如年满70周岁、75周岁、80周岁等档次),给予符合条件者一个相对固定的增加额(或按年龄段设定不同标准)。

它同样不与其原养老金水平挂钩。因此,对于符合高龄倾斜条件的低养老金企退人员和高养老金事退人员,获得相同的高龄加钱额时,这笔钱对低养老金者的比例提升作用,必然大于对高养老金者的提升作用。

挂钩调整的“拉平”作用有限

挂钩调整部分虽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相关,但在整体方案设计上,人社部近年来一直强调调整要“适当倾斜”以体现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怀。

这意味着定额调整和高龄倾斜所占的权重往往被有意识地保持在较高水平,挂钩调整中与养老金水平挂钩的部分(按比例增加)其挂钩系数通常设定得较低,旨在避免进一步拉大高低收入者之间的绝对差距。

因此,挂钩调整难以抵消定额和高龄倾斜带来的“比例反差”效应。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结论:非身份差异,实乃规则使然

综上所述,在2025年养老金调整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比例低于企业退休人员的现象,并非源于其身份或并轨过渡期结束后的特殊政策对待,而是现行统一调整规则(尤其是定额调整和高龄倾斜的普惠性质)作用于不同养老金基数上的必然数学结果。

事退人员群体因其历史原因和制度特点,整体养老金水平普遍高于企退人员。

在“统一规则+普惠优先”的调整框架下,高基数天然导致增长比例被稀释。然而,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在调整中“吃亏”或“少加钱”。

十年并轨过渡期,首年调整有悬念?事退人员养老金这样变! - 天天要闻

恰恰相反,如前述例子所示,7000元基数的事退人员,其160元的绝对增加额,依然显著高于3700元基数企退人员的110元。他们所领取的养老金,无论是调整前还是调整后,其绝对数额的优势依然存在且被巩固。

十年并轨,旨在制度公平。统一调整,更显规则平等。2025年养老金调整的帷幕即将拉开,对于广大事退人员而言,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方能理性看待增长比例的数字游戏,珍视手中实实在在增加的养老金,安享制度保障下的晚年福祉。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马斯克最新发声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发声

俄新社等媒体报道,马斯克6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在哪里举行‘美国党’的首次代表大会?这将会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