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日,美俄领导人进行了通话,且这也是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第六次与普京通话。
据悉,此次通话时间超过一小时,通话内容主要围绕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展开。
此次长时间的通话结果如何?
至少从特朗普的反应来看,结果似乎并不乐观。
结束与普京的通话后,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与普京就俄乌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令他感到“不高兴”。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就当天通话情况做出通报时称,特朗普在通话中向普京提出,希望俄乌能迅速结束冲突。对此,普京则重申俄罗斯不会放弃解决俄乌冲突的根源问题,即北约东扩。
不仅如此,乌沙科夫还指出,美国不应该“积极介入”俄乌和谈,因为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问题。
显然,对于特朗普试图主导俄乌谈判的表现,俄罗斯并不认可。
有意思的是,在通话的一开始,特朗普先就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一事向普京进行了通报。
众所周知,“大而美”法案在美国国会遭遇了很大阻力,但在特朗普坚持推动下,依旧以微弱的票差险胜通过。
因此,有俄罗斯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之所以会在普京面前提到“大而美”法案,是想借此暗示普京自己也能说服他结束冲突。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的暗示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对于此次通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3日当天发表了看法,表示特朗普和普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不确定两人之间存在多少共识,并强调乌克兰支持特朗普提出的无条件停火倡议。
此外,泽连斯基还重申,如果俄乌想要实现和平,那就必须实现双方领导人的直接会晤。
需要指出一点,在领导人直接会晤的问题上,俄罗斯的立场其实一直很明了,那就是态度开放行动迟缓,所以俄乌领导人短时间内可能很难实现面对面的交谈。
不仅如此,如果俄乌和谈继续耽搁下去,特朗普和普京的会晤可能也会泡汤。
要知道,早在今年2月份,特朗普就曾放风会很快和普京会晤,以商讨如何解决俄乌问题。但将近半年时间过去了,特朗普不仅没能实现俄乌和平,连普京的面也没见到。
不可否认,作为两个大国领导人,特朗普和普京的会面确实需要长时间准备,但正所谓“迟则生变”,拖得太久也不利于会晤,尤其特朗普本人的耐性并不算好。
可以看到,上任初期,特朗普一度非常积极参与斡旋俄乌冲突,但随着谈判迟迟未有进展,特朗普转头又将精力放到了中东。
换句话说,如果特朗普继续“不高兴”下去,他有可能会改变主意,放弃与普京会晤,甚至放弃实现俄乌和平。
至于原因,普京在考虑美俄会谈时用的是领导人思维,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却将其视为一种交易,所以在交易无法得到理想回报的情况下,特朗普自然就会选择放弃。
当然,需要指明一点,尽管当前美俄领导人没有实现面对面会晤,但相较于拜登时期,现在的美俄关系确实趋于缓和,这对于美俄实现领导人会晤有一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