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急剧恶化,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这一变化不仅冲击着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对两国的外交、经济和社会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切始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一场执法行动。俄罗斯执法部门针对几起陈年谋杀案展开调查,逮捕了6名俄罗斯籍的阿塞拜疆裔嫌疑人,却意外导致两人死亡。在阿塞拜疆看来,这是对本国侨民的暴行,是“基于种族的暴力”,瞬间点燃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导火索。阿塞拜疆外交部迅速提出抗议,总统阿利耶夫取消了原定的莫斯科之行,阿塞拜疆议会也宣布不参加两国议会交流活动,文化部取消所有俄罗斯在阿的文化活动,甚至突击检查俄卫星通讯社阿塞拜疆分社,拘留数名俄罗斯记者,指控他们是俄情报部门人员,俄阿外交危机就此爆发。
此次冲突背后其实早有隐情。去年12月25日,一架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公开指责是俄罗斯防空系统在击退乌克兰无人机时“无意击落”,要求俄方承认事实、追责并赔偿。尽管普京随后通话致歉,但俄外长拉夫罗夫对黑匣子数据的模糊表态,未能平息阿塞拜疆的怒火,为两国关系埋下了隐患。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阿塞拜疆自2010年代末起,在土耳其“泛突厥世界”理念影响下,积极向“地区强国”转型。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后,影响力减弱,阿塞拜疆开始推行“多向量”外交策略,一边维持与俄罗斯的关系保障贸易安全,一边拓展与西方合作,试图摆脱对俄依赖。在军事合作上,阿塞拜疆与乌克兰互动频繁,2022 - 2024年间,双方在国防、情报等领域多次开展会谈并签署合作备忘录,阿塞拜疆还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在军事采购、演习、情报等方面有密切合作,这无疑引起了俄罗斯的警惕和不满。
在经济领域,阿塞拜疆作为能源出口国,其能源出口路线和市场布局也与俄罗斯存在潜在竞争。阿塞拜疆积极推动绕过俄罗斯的能源管道建设,如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输油管道,直接将里海石油输送到地中海,削弱了俄罗斯在能源运输上的传统主导地位。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炼油厂和敖德萨港口的轰炸,损害了阿塞拜疆的经济利益,因为阿塞拜疆是这些炼油厂的重要客户,敖德萨部分码头也由阿方投资或控股。
文化与民族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而俄罗斯国内穆斯林群体庞大且与阿塞拜疆存在民族联系。阿塞拜疆指责俄罗斯执法行为是对穆斯林的歧视,这一言论在宗教和民族情感上引发强烈共鸣,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
俄阿关系恶化对地区安全角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南高加索地区,原本就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不稳定。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存在纳卡冲突,俄罗斯此前在其中扮演调解者角色,如今俄阿关系紧张,俄罗斯的调解能力和公信力受到挑战,纳卡地区冲突再次爆发的风险增加。此外,阿塞拜疆与西方合作的加深,可能使北约势力进一步渗透到俄罗斯周边,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南部边境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国际社会对俄阿关系恶化高度关注。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可能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拉拢阿塞拜疆,推动其在遏制俄罗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土耳其作为阿塞拜疆的盟友和同宗国家,可能会在外交和军事上给予阿塞拜疆支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一些希望地区稳定的国家则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对俄罗斯而言,如何妥善处理与阿塞拜疆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考验。一方面,俄罗斯需要维护自身主权和执法权威,不能轻易在侨民问题上妥协;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失去阿塞拜疆这个在南高加索地区的重要伙伴,防止地区局势失控。俄罗斯外交部已召见阿塞拜疆驻俄大使,呼吁双方通过政治外交渠道解决问题,避免人为加剧对抗。未来,俄阿关系走向何方,是在外交斡旋下缓和,还是在矛盾激化中持续对峙,不仅关乎两国利益,也将深刻影响地区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