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声称,一名“参与了中国政府一项意见咨询的人士”表示,中国正在考虑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并正在评估限制稀土出口会对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俄罗斯专家表示,如果中国停止出口稀土,美国军工企业将受到重创。
据悉,今年1月份,我国工信部对《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可能是《金融时报》宣称的“意见咨询”。据悉,该条例提出国家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管理,业内高管称,政府官员向他们询问,如果中国在陷入双边争端时限制稀土出口,美国以及欧洲的公司、军事承包商会受到多大的影响。《金融时报》称,受两国关系恶化影响,中国可能会采取措施限制稀土出口,届时美国以及欧洲将受到巨大影响。
为什么美国以及欧洲对稀土如此看重?报道称,许多战略和电子高科技产品都需要用到稀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机严重依赖稀土,每生产一架F-35战机,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产品。此外,稀土还可用于生产芯片等高科技产品,智能手机、电视、X光机等设备的生产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金融时报》称,中国控制着全球约80%的稀土供应,在这种情况下,若中国减少甚至停止稀土的出口,西方国家遭到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不过,虽然中国拿到了美国以及欧洲的“命脉”,但中国发动“稀土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一,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而中国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对美国采取激进措施,中国并不可能率先发动“稀土战争”。第二,如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中美两国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届时稀土可能会成为双方产生摩擦的根源,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第三,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稀土的目的并不单纯。目前中方还未明确态度,是否会限制稀土出口也未确定,西方媒体便大肆宣扬中国可能会限制稀土出口,挑动矛盾,无疑是想渲染“中国威胁论”。因此,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并不大。
面对可能存在的“威胁”,美国也在积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近期,美国已经与本土以及澳大利亚的矿商签署了合同,试图提高稀土冶炼能力。据悉,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生产商,澳大利亚莱纳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署了一份协议,该公司将在美国建造一座稀土分离厂。但部分业内人士指出,美国要想打造独立供应链十分困难。如何获取原材料将成为他们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外,巨额成本、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时间问题也会成为美国的拦路虎,目前来看,美国要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