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2025年07月09日05:52:08 国际 1848

说起韩国美国的关系,那可是铁一样的盟友啊,可是最近,特朗普直接给了韩国25%的关税,此时的韩国总统李在明,新上任的他该如何应对呢。

在此之前,美国与韩国之间在商品输出上面有很多来往,但是呢,韩国的产品占据了美国的绝大部分的市场,并存在着一定的贸易逆差,或许征收关税也是为了这一点吧。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为此,还强调不许韩国进行反制,难道仅仅是为了针对韩国。

关税大刀的落下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毫不留情地砍向了最忠诚的亚洲盟友,7月7日,白宫玫瑰园,特朗普签署了针对韩国、日本等14国的加征关税行政令,税率最高达40%,韩国与日本首当其冲,汽车及零部件面临25%的惩罚性关税。

这不是临时起意,今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当时闹了个大笑话:特朗普展示的图表显示对韩关税25%,但白宫正式发布的行政令附录中对韩税率却是26%。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4月9日,在多方压力下,特朗普批准对中国以外国家豁免征收“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10%的“基准关税”,截止日期为7月8日3,如今缓冲期结束,25%的大棒正式挥下。

“如果你们决定提高关税,无论数字多少,都将加到我们征收的25%之上,”特朗普在信中如此警告韩国,这种窒息性关税政策直接瞄准了韩国经济命脉,2024年韩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5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韩国的汽车产业首当其冲,现代、起亚等车企47%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25%的关税将导致现代汽车单车成本暴增3800美元,相当于三成利润蒸发。

韩国的两难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韩国政府的回应颇值得玩味,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7月7日发布新闻稿称:“美方实际上暂缓征收关税”,他们将8月1日前的三周视为“宽限期”,承诺加速谈判。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韩国总统办公室透露了关键信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与韩方会晤时表示,“虽然关税通知函已发送至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但8月1日实施前仍有协商时间”。

特朗普本人也给谈判留了活口:“可以说是确定的,但并非100%确定,如果他们来电提出替代方案,我们持开放态度。”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李在明政府手中只剩三张牌:争取关键品类配额豁免、以半导体技术合作换取缓冲期、启动3万亿韩元产业救济基金,但每张牌都代价高昂。

最理想结局是复制美英协议,特定商品维持10%基础关税,但韩国必须吞下购买美国农产品、开放金融市场的苦果,最黑暗的剧本是25%关税全面落地,韩国若反制税率飙升至35%以上,彻底窒息韩国出口命脉。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韩国并非全无反击之力,三星SK海力士掌控全球40%内存产能,美国数据中心、军工业命脉悬系于此;LG新能源美国市占率超25%,福特电动皮卡生产线依赖其电池包。

但这些筹码背后是更深的困境:驻韩美军5.4万人的开销需韩方分担,特朗普早已虎视眈眈。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关税战加速区域整合

戏剧性转变正在东亚发生,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向东京首尔时,最忠诚的盟友转身拥抱区域合作。

李在明在5月竞选期间就预见到这一局面,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他公开表示:“韩国需要与日本等其他‘邻国’联手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他更一针见血指出:“外交难道不是要让双方都受益吗,如果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那就是掠夺。”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清华演讲中三提“脱美入亚”,直言“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等待美国换总统”。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经济数据揭示新出路,2025年前五个月,韩国对华出口逆势增长6.8%,索尼将40%传感器产能转至浙江嘉兴沙特阿美在深圳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这些动向暗示着供应链去美国化已成现实选择。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描绘出诱人前景:若东亚自贸区2030年前建成,区域GDP将提升11%-17%,相当于再造一个韩国经济体量,人民币在东盟储备占比升至18.2%的数据,更昭示金融脱美的可能路径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美国亲手拆解单极秩序

特朗普的关税战术,暴露了美国经济战略的深层矛盾,要求车企赴美建厂,却忽视供应链重组需5-10年周期,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因成本超支延期,英特尔抱怨“补贴落地太慢”。

借关税填补3.3万亿美元减税窟窿,却被高盛警告或引发“滞胀”,美国家庭年均成本恐增3800-7700美元,中产阶层反成买单者。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还有科技霸权反噬,对中国跨境电商取消800美元免税额度,实则伤及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限制中美技术许可,迫使微软甲骨文暂停对华合作,自断百亿市场。

更致命的是决策随意性,4月9日特朗普突然在Truth Social宣布暂停75国关税,白宫官员措手不及,这种“推特治国”模式,让盟友彻底丧失信任。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全球贸易秩序正悄然重构:中日韩本币互换协议突破2000亿美元;东盟十国人民币储备比例升至18.2%。

中国联合68国签署《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纲领》,覆盖气候、卫生等12领域,美国单极主导的旧秩序,正在盟友的集体转身中走向终结。

特朗普致函李在明,宣布加征25%关税,外媒:强调不许韩国反制 - 天天要闻

首尔街头,现代汽车展厅挂出“关税应对特惠”横幅;东京交易所里,交易员紧盯中日韩自贸区概念股;而华盛顿总统办公室内,特朗普正挥笔签署下一份关税清单。

他不知道,这份清单正在加速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当日本天皇现身蒙古草原,李在明踏上访华旅程,特朗普亲手促成的“敌人共识”正在发酵,历史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信息来源:

美将对所有日韩产品征收25%关税 2025-07-08 08:03·光明网

终对盟友下手!特朗普宣布对韩日征收25%关税 2025-07-08 01:12·上观新闻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的“关税信函”是什么?为何先给这14个国家?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的“关税信函”是什么?为何先给这14个国家?

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致14个国家的信函,明确设定这些国家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特朗普关税信为何先给这14个国家?随着这些信函的披露,有一个词引发了关注——“关税信函”。这个此前几乎无人提及的词汇到底是什么
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天天要闻

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今天,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见附件),并采取以下措施:一、禁止向上述8家...
惠水一男子利用斗牛比赛拉群进行赌博,被判刑! - 天天要闻

惠水一男子利用斗牛比赛拉群进行赌博,被判刑!

2023年11月以来,被告人曹某某先后建立名为“乡村曹”“云贵直播间”“民间艺术团”“云贵开远”等赌博群,专门用于斗牛赌博。被告人曹某某负责在群内发布斗牛比赛信息、收取赌博双方赌资,以“酷牛直播”的斗牛结果判断双方输赢,并根据输赢结果,将输家赌资通过微信方式转
多名干部因泄密被处分! - 天天要闻

多名干部因泄密被处分!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暂停对外开放公告人生一定有一个夏天,属于墨脱!一单位工作人员使用AI被严肃处理!温馨提示审 核:牛 明 亮初 审:孔 垂 义编 辑:曾 樟 炜来 源: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德国总理默茨今年晚些时候将首次访华” - 天天要闻

“德国总理默茨今年晚些时候将首次访华”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路透社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总理默茨将于今年年底率领一支由顶尖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将是其就任总理后的首次中国之行。报道称,在中美关税摩擦背景下,默茨此行对巩固中德关系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企业希望加大对德国投资,而默茨的访华行程或可用于修复此前与...
日媒:特朗普提高关税粉碎日本对于两国间“特殊关系”的幻想,日本必须适应新现实 - 天天要闻

日媒:特朗普提高关税粉碎日本对于两国间“特殊关系”的幻想,日本必须适应新现实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在7月9日关税缓征期到来之前,日本被所谓的“亲密盟友”插了一刀,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纸信函,将针对日本征收的关税提高至25%,甚至比今年4月初宣布税率还要高。《日经亚洲》7月9日报道指出,特朗普这封关税信函粉碎了日本对于两国间“特殊关系”的幻想,信函中的措辞语气更是让日本官员感到震惊。尽管...
美国 TSA 终止其机场安检脱鞋政策 - 天天要闻

美国 TSA 终止其机场安检脱鞋政策

9/11事件后机场安检的一大关键支柱或许最终会消失。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将允许部分特定机场的乘客在通过安检时穿着鞋子。这样,我们再也不用在排队安检时盯着其他旅客姿态万千的袜子,或者 - 但愿不会光着脚了。这项新政策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