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在当地时间2022年3月14日,乌克兰方面向顿涅茨克地区的居民聚居点发射了“圆点”-U(Точка-У)导弹发动“报复”,尽管导弹在命中前就被部署在顿涅茨克的防空系统拦截,但导弹的残骸与未能完全失效的弹头散落,造成了20余人伤亡,并对部分建筑造成了损伤并导致了起火。
紧随其后的3月15日晚,乌克兰方面向顿涅茨克地区的另一处居民聚居点发射了“圆点”-U导弹,也被部署在顿涅茨克的防空系统拦截,但导弹残骸仍然造成了十余人伤亡。
短短几天之内,战局不利的乌克兰方面就开始逐渐走向歇斯底里,并高频率地发动针对平民聚居点的军事袭击。毫无疑问,对于将纳粹武装收入麾下的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是迟早的事情,在其秉持的“异端比敌人更可恨”思想下,顿涅茨克地区的“乌克兰异端”们自然是从平民至军队都是“该杀之物”。
当然,这些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谈过,我们今天要谈简单谈谈的这些事件中出现的武器——“圆点”-U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陆基力量能够打击敌后重要目标的唯一武器就是大口径火炮。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年里,导弹/火箭类武器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
导弹/火箭类武器在射程上相对传统的身管火炮可以做的更轻、弹头的威力更大,且做成自行武器更为轻松。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制造了其最早的战术火箭武器“月神”(Luna/Луна),这种武器系统被分配给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部队。该系统结构相当简单,武器为配备了一个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的无制导火箭弹,可以将350kg的高爆破片弹头投送到45km的范围内(远超了同等编制内可使用的152mm身管火炮射程)。
“月神”战术火箭系统在1960年进入服役,这种初代的火箭弹在极大提高了火力覆盖面的同时,也以其令人咋舌的精度闻名——按照苏联时期的测试,早期“月神”火箭弹的散布范围超过了1km。在结论的建议部分,苏军如是写到“准确度的问题可通过使用核弹头得到部分解决”。
为了提高战斗力,1968年苏联开始推动一个新的、更先进的战术导弹研发工作,这就是“圆点”(Точка)战术导弹系统(GARU编号9K79),并在之后的1973年投入生产与战术值班任务。
1983年,出于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想法,苏联方面则改进“圆点”(Точка)战术导弹系统,大幅提高了其射程,并命名为“圆点”-U(Точка-У)战术导弹系统(GARU编号9K79-1)。这种被改进的战术导弹系统也被北约命名为“SS-21 Scarab”(“圣甲虫”,此处SS即surface-to-surface【地对地导弹】)。
“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使用GARU编号为9M79-1的导弹,该导弹在外形上相对于旧的“圆点”战术导弹系统所使用的GARU编号为9M79/9M79M的导弹差异不大。
主要配属弹头是GARU编号为9H123F的高爆破片弹头【虽然被命名为F(фугасная)高爆,但其主要杀伤方式仍然依赖于空中爆炸散落地面的杀伤破片】。主要依赖单枚弹头的大装药与弹片覆盖目标,因此其装药为162kg的RDX、TNT混合炸药(放置于图中弹头中的位置),具有利用5-20g的高速破片一次性覆盖3公顷范围内目标的能力。
而在3月14日,乌克兰方面发射并遭到拦截的是一种相对不常见的弹头——9H123K集束弹头,这种弹头其内沿中轴部分布置了50个9H24子弹药。每颗这样的子弹药都装着1.5kg装药,可产生多达316个碎片,平均质量为7克,可更有效地覆盖总面积7公顷的有生力量。
除开以上两种常规弹头外,“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也具备携带特种弹头的能力。根据不同的资料,其可携带的战术核弹头当量从10万吨级-20万吨级不等。(当然,所幸这种危险的弹头已经随着乌克兰的“弃核”而被从根源上消灭,所以我们几乎不会看到乌克兰使用这种危险的弹头到处施放)
随着1991年12月,克林姆林宫上的红旗落下、苏联解体后,“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也随着这一事件,散落在苏联的诸多加盟国中。
作为“苏联次子”的乌克兰,自然也是继承到了许多该类装备,截止至2014年,乌克兰方面至少还持有约300枚9M79/9M79-1战术导弹,并配置了更多的弹头。(当然,由于乌克兰方面并不具备独立对这些战术导弹进行延寿或升级的能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导弹与弹头的可用数量会不断减少)这些导弹主要在乌克兰第19战术导弹旅服役,该旅约有12个导弹发射器,在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开始后,并未在第一时间遭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才有现在这样接二连三针对平民的报复手段不断出现。
而乌克兰方面使用“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对顿涅茨克发动打击也远非第一次了。
2014-2017年期间,乌克兰方面对顿涅茨克地区也发射过多次“圆点”-U战术导弹进行打击,但大部分导弹并未直接命中有大量平民的聚居点,也很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这很可能并不是因为乌克兰方面对平民生命的尊重,而很可能只是因为“技术问题”导致的。
如图,这是一次乌克兰使用“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对顿涅茨克地区的攻击中,一枚导弹的散布,我们可以看到9H123K集束弹头的9H24子弹药散布(中间大圆)与导弹的推进部坠毁地点(左方框),似乎目标是广袤的农田,而非旁边的Белояровка(贝洛亚夫卡)。
但我们需要指出,作为一种基于70年代技术开发、使用惯性制导方式、且很可能已经长时间没有进行延寿维护的战术导弹,其原本的弹头偏差就很可能已经不小——换言之,很可能这枚导弹是对准了旁边的Белояровка(贝洛亚夫卡),但仅仅是因为导弹的技术状态不好,所以才万幸地没有酿成大祸。
这并不完全是阴谋论,毕竟在这次袭击中,由“圆点”战术导弹系统发射的9M79与9M79M相继覆盖了Белояровка(贝洛亚夫卡)附近不足1000m的区域,这很大程度上印证了上面的推论。
所以,乌克兰方面在近期的两次袭击中针对平民进行的报复行为很可能根本不是“临时起意”,只是一贯的行为在这次终于成功了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泽连斯基及其幕僚从属管理的乌克兰,将毫无疑问要对这种超出了战争范畴的“反人类”罪行负责并接受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