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7月3日网讯(通讯员李晓曼 张婷 记者 郭靖宇)日前,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茶艺实训室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蒙古国的中小学生,主讲教师秦璐为他们上了一堂“茶艺与茶道”的文化课。“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秦璐老师关于茶的诗句引入,讲解了茶的起源、种类以及历代饮茶的风俗等,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秦老师还告诉大家,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等物质,平时不饮茶的人如果大量引入低发酵或不发酵的绿茶或生茶,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茶要循序渐进,通过品茶享受生活。

课上,人文学院茶艺社的大学生现场进行了茉莉龙珠的茶艺表演,演示并讲解从赏茶、温杯、醒茶、冲泡,到最后的奉茶、品茶的一系列过程。表演结束后,中小学生们在老师和大学生的指导下练习冲泡手法,体味茶艺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来自蒙古的中学生佳月说:“中国的泡茶程序看起来简单,其实工序也挺复杂的,更不知道茶叶蕴含着高深的技艺和浓厚的文化。”
带队老师道乐吉玛也表示,“这次茶文化课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茶的知识。等我回国了,我会把我所学到的茶知识告诉我的学生们,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蒙古国去。”
据悉,本次茶文化课是蒙古中小学生来华进行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一,通过茶文化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学生提供一次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了解和体验的机会,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从而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