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小南村二仙庙内的二仙组像,一共有16尊,可惜原版完整的只有5尊,另外11尊的头都被盗过了,甚是可惜。

我们先看二仙本尊,其左侧为冲惠真人,右侧为冲淑真人。二人头戴凤冠,发型为双环望仙髻,身披云肩,带云纹的就是云肩,外穿广袖长袍,并排坐在主位。

颜色以金色为主,这是用胶矾水,将金粉固定在了造像的身上,这种工艺就叫做沥粉贴金。
另外她们的蔽膝上面,各有一个玉环,它既能充当装饰,也能压住裙摆,使其不会被风吹起来,泥塑也会保留这样的配置。
其余的侍女像,则比二仙等级低了一些,一般是头戴包髻,手中捧物,或者做出不同动作,其造型生动形象,而且各自不同。

两侧龛内的造像,则是两个女官,其手持笏板,身穿华丽官服,而且动作张力十足,好像是要从龛里走出来一般。

最后则是两个宦官造像,其头戴幞头,腰系革带,一个双手向前作护卫状,另一个则双手作揖作迎客状,造型也是各有差别,颇为生动。

这边有一块牌匾,写着“弭我采薪”,《诗经》中的“采薪之忧”是生病的意思,而这一整块匾的字面含义,则是请二仙消弭我的病痛之意。
至此,我们就看完了,目之所及的全部造像。
下面我们来看楼阁区,所谓的天宫楼阁,是人们将自己,对极乐世界的想象,给落到了现实的作品中。中间带拱桥的区域就是天宫,两侧的二层木楼就是楼阁,合到一起,就是天宫楼阁。现在,我们来分别看细节。
天宫楼阁的中间,就是天宫本体,其屋顶为单檐歇山顶,铺作多用斜拱,累计前出五跳,按照宋式做法,5+3=8,它就是五跳八铺作,是极高的配置。天宫入口的周边,用的则是镂空的缠枝莲纹。

下方则是拱桥区,拱桥区上方铺作前出三跳,中间是一层普通的勾栏,下方的铺作也是前出三跳。
侧面楼阁区域的华拱,是前出四跳,墙壁上有近似的镂空花雕,下方的勾栏也是镂空的,花纹像是散装的卍字纹。其下方为女官所在的帐形龛,其铺作则是前出三跳。
最后面,二仙所在的两个小龛,其铺作则是前出五跳,同是五跳八铺作配置。

中央高处的牌匾上,写着“酧恩泽”三个字,“酧”即“酬”,意为感谢二仙的恩泽。“布昭圣德”牌匾中, 布就是布施,昭就是显示,这也是用来称颂二仙的恩德。
“时靡有争”是最好理解的,就是祈祷不要再有战争,希望天下能和平。

无论在什么年代,战争都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但在过往的历史中,战争从来就没断绝过。因为得到的人,总想得到更多,为此不惜使用暴力。失去的人变得一无所有,所以被迫揭竿而起,以命相搏。一开始,大家只是争一争利益,打到最后,往往就是不死不休。
直到战争的惨烈程度,让所有人痛定思痛之后,才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直到承平日久,人们忘却了上次战争的惨烈之后,便会开启下一场战争。这便是颠扑不破的历史循环,从过去到现在,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