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2025年05月20日19:53:09 历史 1943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在美国纽约安详离世,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字。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藏着她对前夫徐志摩一生的态度,有人说这是她对徐志摩无声的嘲讽。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从包办婚姻到彻底决裂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宝山一个富裕人家。家里有钱有势,爷爷当过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哥哥张嘉璈后来还成了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她小时候日子过得挺滋润,12岁就考进了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算是接受了新式教育。不过,那个年代女性的命运多半还是捏在家族手里。

她15岁,哥哥张嘉璈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18岁的徐志摩。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家里也是富商出身。他长得帅,又有才华,写诗写文章都是一把好手,但对这桩包办婚姻打心眼里不乐意。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据说他第一次见张幼仪就嫌弃她是“乡下土包子”,觉得她没文化,跟不上自己的思想。不过,家里压力太大,他也没辙,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1915年12月5日,两人在浙江办了婚礼,场面挺热闹,可新郎心里一点也不开心。

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冷得像块冰。两人说话不超过几句,他压根不想搭理她。1916年,他跑去天津读北洋大学,后来又转到北京大学,把张幼仪一个人扔在家里。

她传统观念深得很,觉得嫁了人就得守本分,默默操持家务。1918年,她生下大儿子徐积锴,结果徐志摩还是那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他就跑去美国留学,先在克拉克大学,后来又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把张幼仪和襁褓里的儿子丢在国内。

1920年,徐家父母看不下去了,催着张幼仪去英国找丈夫。她满怀希望地坐上轮船,漂洋过海到了伦敦。可到了那儿才发现,徐志摩对她还是老样子,冷淡得不行。

1921年,张幼仪又怀孕了,她以为这回能有点转机,谁知徐志摩直接让她把孩子打掉,还甩出一句要离婚。

传统观念里,离婚是天塌下来的事,她完全没法接受。可徐志摩铁了心,连个解释都不肯多给,直接跑了。她没办法,只能找二哥张君劢帮忙,先去了法国,后来又辗转到德国柏林。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二儿子彼得。孩子刚出生,她就收到徐志摩寄来的离婚协议。她不甘心,坚持让他当面说清楚。

徐志摩匆匆赶到柏林,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说:“林徽因要回国了,我得赶紧离!”原来,他在英国剑桥认识了林徽因,觉得那才是他的真爱。

张幼仪这时候才算彻底死心,签了字,结束了婚姻。她也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按西式法律离婚的女性。

这段婚姻,从头到尾都是徐志摩的不情不愿和张幼仪的忍气吞声,最后散伙的时候,他眼里只有新欢,根本没顾及她的感受。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从阴影里爬出来,活出自己的精彩

离婚后的张幼仪在柏林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学幼儿教育。那时候她带着刚出生的彼得,租了个小公寓,白天上课,晚上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很充实。

1925年,彼得三岁的时候得了重病,没能救回来。她抱着孩子的衣服哭得撕心裂肺,可生活还得继续。她收拾心情,带着大儿子徐积锴回了上海,决心重新开始。

回国后,张幼仪靠着八弟张禹九的帮忙,开了一家叫“云裳”的公司,专做高端女装。

那是上海第一家这种类型的公司,她亲自操刀设计,把西式剪裁和中式刺绣结合在一起,做出来的衣服特别受欢迎。上海滩的名媛都抢着买,南京路上穿着云裳旗袍的女人成了一道风景线。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1928年,她又在哥哥张嘉璈的引荐下,当上了上海女子储蓄银行的副总裁。她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办公桌直接摆在大厅,跟员工一块儿干活,业务亲自上手,特别接地气,口碑好得不得了。

虽然跟徐志摩离了婚,她对徐家却没撒手不管。她一直以义女的身份照顾公婆,每天去看他们,家里大小事都帮着操持。大儿子徐积锴也被她养得很好,教育没落下,后来还出国留学。

1931年,徐志摩坐飞机失事死了,留下一堆烂摊子。陆小曼那时候手足无措,张幼仪站出来,帮着办丧事,整理遗物,还把他的诗集编好出版,让他的文学作品没被埋没。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墓碑上的四个字,到底啥意思

1988年1月23日,张幼仪在纽约曼哈顿的家里去世,享年88岁。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字,这几个字后来被很多人拿来解读,尤其是跟徐志摩的关系联系起来。

“苏”是她第二任丈夫苏纪之的姓,1953年,张幼仪在东京认识了苏纪之,他是个中医,两人聊得投缘,后来结了婚。苏纪之对她很好,婚后日子过得踏实幸福。

1972年,苏纪之去世,她被儿女接到美国,晚年一直住在纽约。墓碑上用“苏”开头,说明她选择了跟苏纪之的婚姻身份,而不是徐志摩留下的任何痕迹。

有人说,这四个字就是对徐志摩的嘲讽——你当年嫌弃我,抛弃我,可我后来活得比你好,找了个比你靠谱的人,过上了你给不了的日子。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徐志摩一生追着浪漫跑,34岁就因为飞机失事没了。他跟林徽因没成,跟陆小曼的婚姻也乱七八糟,最后落得个早逝的下场。

而张幼仪,活到88岁,事业家庭两手抓,晚年儿孙满堂,安稳幸福。这么一对比,“苏张幼仪”这四个字就像在说:你看,我没你也能过得这么好,甚至更好。

张幼仪从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到独立自强的女性,走了多远的路啊。她用这一生告诉所有人,女人不是谁的附庸,活出自己才是硬道理。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安详辞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对徐志摩的嘲讽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张幼仪:她的人生从被抛弃开始,倔强的人格却赢得了一致好评 搜狐娱乐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 天天要闻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近日,山东泰山俱乐部韩国籍主帅崔康熙“失联”一事被外界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这个中超间歇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一事件初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背后实则是山东泰山俱乐部与主教练崔康熙之间复杂矛盾的一个集中总爆发。从表面上看,“失联” 事件源于泰山俱乐部欲与崔康熙沟通夏窗调整事宜,却无法联系到他。但事情远非这...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 天天要闻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卢沟桥畔的钟声穿透八十八载光阴,惊醒了沉睡在历史褶皱里的血色记忆。当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展示胡桃泽正邦 83 分钟口述影像,这位 731 部队原解剖技师的自述,让那段湮灭于档案深处的暗夜重新浮现于阳光之下。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 天天要闻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更新社媒悼念因车祸去世的若塔,距离他上一次更新社媒已时隔一年。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在社交媒体上打破了一年的沉默,向若塔致以自己的哀思。他晒出了一张若塔在一场欧冠比赛中替换自己出场的照片,并表示:“言语无法表达,将爱与祈祷送给迪奥戈和安德烈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我们会想念你。你将永远被...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