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2025年05月08日20:22:07 历史 1783

【前言】

毛主席希望和您见面,请您在一个小时内赶到中南海。请您做好准备,等会儿会有专车来接您。

主席急着要见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和对方见面?两人碰头后,他们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内容?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一、一通紧急的来电】

1974年5月3日凌晨六点,一个男人正在熟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他迷迷糊糊地拿起听筒,含糊地问:“喂,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公事公办的声音:“您好,请问是李政道教授吗?毛主席希望一小时后在中南海与您见面,请您准备一下,车马上来接您。”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听说能见到毛主席?这话一下子让他清醒过来。男人又惊又喜,赶紧摇醒身边的老伴,把这事告诉她。两人二话不说,立刻起身收拾,准备去赴这场难得的见面。

这位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原本是回国探亲的,打算第二天从北京飞香港返回美国。没想到突然接到主席要见他的电话。虽然打乱了行程安排,但李政道和妻子都很开心。他们心里琢磨:“主席这么突然找我们,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没过多久,车就开到了酒店门口。不到八点,李政道已经来到中南海游泳池边毛主席的住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走进了主席的书房。

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等着,一见李政道走进书房,立刻站起来迎上去,两人紧紧握手。主席热情地说:“李博士这次回国这么低调,我都没能及时迎接,真是太失礼了。”李政道赶紧回应:“您太客气了,我实在不想打扰您。”两人聊了几句,才坐下开始正式交谈。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李政道教授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让主席专门抽出时间见他?主席这么急着见他,背后有什么重要原因呢?

【二、物理学家的年少求学之路】

李政道1926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很有声望的大家庭里。由于家境优越,他从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四岁那年,家里就开始教他认字和简单的加减法。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李政道天资聪颖,学习能力特别强,数学更是他的强项。家人注重寓教于乐,常常用拨弄算盘和摆弄积木的方式,让他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他也十分争气,每次遇到数学题,总能迅速用积木拼出正确答案。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1937年,李政道刚上小学二年级,学校就被日军炸了。为躲避战乱,全家搬进租界。租界里没有小学,他不想中断学业,干脆跳过小学直接上了国光中学读初中。年纪小,懂得也不多,常被同学取笑。面对这些困难,他学习更加用功,坚持读完了两年初中,成绩一直很好。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1938年,他进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从初二开始学习。两年后,他顺利考入了该校高中部。高中阶段,他学习更加刻苦,图书馆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他广泛阅读了中国古典文学、英美名著以及科普读物等各种书籍,几乎什么书都看。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政道第一次接触到物理学,一本名为《膨胀的宇宙》的书激起了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这为他日后成为物理学家打下了重要基础。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1943年,李政道通过全国统考进入浙江大学电机系,不过他始终对物理情有独钟,后来毅然转到了物理系。大学期间,他逐渐构建起对物理学的系统理解。与高中相比,大学课程相对轻松,同学们常常结伴游玩,但李政道却始终专注学习,经常找物理系束北星教授讨论问题。当时束教授负责教授大四的"物理讨论"课,李政道虽然还没到大四,却每节课都准时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三、首次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1946年,在老师的引荐下,李政道进入西南联合大学深造。在这里,他结识了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对物理学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还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选中参与原子弹"种子计划"的研究工作,并因此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吴大猷引荐他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教授。在费米的精心指导和自身勤奋学习下,他于1950年成功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年仅二十四岁,被同学们称为"天才博士"。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大学毕业后,他先在芝加哥的叶凯士天文台干了八个月,接着先后在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当物理老师。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了同向湍流的涡流黏滞系数,通过计算证明二维空间里不可能有湍流,还提出了"李模型"。这个模型在量子场论里非常罕见,因为它能精确求解,对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位教授携手攻关,解决了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凭借这一成就,他们赢得了爱因斯坦科学奖。同年10月30日,他们又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李政道护照上显示的是中国国籍,他们俩同时成为首位摘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四、学成归国受到毛主席接见】

留学期间,李政道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人才。李政道深感回国报效的时机已到,便向导师费米教授表明心迹:“教授,我决定回国了。在国外求学多年,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我要回去用所学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费米教授非常欣赏这个出色的学生,他也不愿失去这样的人才,于是劝道:“小李,我理解你牵挂祖国的想法,但眼下真不是回国的合适时机。你们国家现在的条件还无法支持你继续做研究,不如先留在美国,等形势好转了再考虑回去,你看这样行吗?”

李政道听完教授的一番话,渐渐冷静下来。经过一番考虑,他接受了导师的挽留和朋友的劝告,决定暂时留在美国继续研究物理理论,毕竟那里的条件更优越。1963年,他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这段时间,他无数次想回国,但当时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刻意扣留中国许多科技专家。尽管李政道对祖国充满眷恋,却只能遥望大洋,默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1972年,尼克松成功访华,中美关系迎来转机,这让李政道兴奋不已,他终于能回到祖国了!同年9月,李政道和妻子首次重返中国,时隔二十多年再次踏上故土,他内心激动万分,不禁感叹:“祖国啊,我终于回来了!”周总理得知这位著名物理学博士归来,专门在北京接见了他们夫妇。看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政道心中充满了自豪。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后注意到不少工农兵学员文化底子薄弱,他意识到中国的基础科学教育水平还很低,这让他担心未来科教人才可能青黄不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他给周总理写了封信,详细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国家挑选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从小就开始系统培养,为科研领域输送后备力量,填补人才断层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遗憾的是,周总理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但江青却持反对意见。李政道心中难免有些沮丧,但他还是准备按原定行程回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意外地收到了毛主席的会见通知。

他听到消息后既兴奋又困惑,主席会和他聊什么呢?是讨论人才培养,还是探讨物理问题,或者谈论两岸关系?他几年前刚回国一次,现在作为美籍华人,会不会被怀疑是间谍?带着这些疑问,他见到了毛主席。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见到他时,用一句轻松的笑话缓解了他的紧张:“听说李博士是上海人,知道有上海,那有没有下海呢?”李政道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好如实回答:“这个我还真不清楚。”主席大笑着说:“有上海自然就有下海,上海是市,下海是个镇啊!”短短一句话,立刻让气氛轻松起来,毛主席果然厉害!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聊完闲话,毛主席开始说正事:“你的来信,恩来同志已经转给我看了。你提的培养人才的想法,我也很支持。不过,你说的那个理论我还不太明白。理论从哪儿来的呢?它是从实际应用的科学中总结出来的,然后再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

李政道意识到主席是想和他讨论物理学,这让他感到意外和高兴,没想到主席对物理这么感兴趣。两人深入探讨了“对称的重要性”,接着又聊到了他和杨博士提出的“宇宙不守恒理论”。主席听完后风趣地比喻道:“就像我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还有我的眼睛,一个好,一个不好。”主席这种通俗又精准的理解让李政道更加兴致勃勃地继续讲解。主席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场对话持续了两个小时,直到主席需要吃药休息时才结束。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在分别时,毛主席特意给李政道准备了一份礼物。李政道打开一看,发现是一本《科学概要》,这本书正是他们之前聊天时提到的科学著作,那时候已经非常稀有了。李政道感受到主席的用心,心里特别感动,一直把这本书好好收藏在自己的书房里,直到现在。

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 天天要闻

【总结】

李教授这次见到毛主席,对他来说是一生难忘的经历。他提出的培养人才方案得到了主席的支持,第一个少年班在安徽成立,后来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办了起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主席到了晚年,依然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情,始终保持着学习和钻研的态度,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学习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闻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网成都5月8日电 (贺劭清 杨勇)羌绣亮相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歌舞剧《风从羌山来》赴柏林艺术节演出……记者8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近年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力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推动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绣娘绣羌绣资料图。...
小货郎救助3000红军,多位开国将军获救,政府寻觅多年 - 天天要闻

小货郎救助3000红军,多位开国将军获救,政府寻觅多年

陈廷贤带路红军脱险1934年,3000名红军在河南卢氏县面临敌军包围。一位名叫陈廷贤的年轻卖货郎主动带路突围。陈廷贤1911年生于山西贫苦家庭,13岁时为帮家计,开始挖盐贩盐,后来在河南卢氏县定居,学会糕点手艺后转行卖糕点,常在豫陕交界山区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汉王朝 - 天天要闻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汉王朝

西汉是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大一统公元前202年,刘邦氾水之阳称帝,西汉正式建立。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从此消亡。
军铁检察联合守护碉堡和纪念碑,被遗忘的红色文物将修缮 - 天天要闻

军铁检察联合守护碉堡和纪念碑,被遗忘的红色文物将修缮

极目新闻记者黄忠通讯员刘怡廷戴欣悦文物被遗忘,破败无人管,该如何守护?近日,武汉铁检两级院联合武汉军事检察院,就督促保护武汉老京汉铁路二道桥系列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守护红色资源。5月8日,承办检察官介绍,去年9月,武汉铁路运输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通过现场踏勘和走访调查,发现老京汉铁路二道...
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党风建设如何跨越百年? - 天天要闻

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党风建设如何跨越百年?

《以理服人丨权威专家独家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短视频第1期孔子在《论语》里强调,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清代思想家顾炎武也曾说过:“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他们讲的都是为政者应该率先垂范,然后能够行得正,立得直,上行下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社会氛围。中国共产党是中...
解放战争十大关键战役时间顺序(761字)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十大关键战役时间顺序(761字)

自嘲一、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正值敌我双方胶着之时,谁也打不动谁。是月13日至16日,我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大长了我军威风,一举扭转了华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