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2025年05月06日08:10:19 历史 2752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早期的民族魂教育

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

陈道康

 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对那段历史的回顾,又把我带回到学童时代的场景——那时我正在金堂城厢镇陈氏私立崇本小学读书,早期的民族魂教育就从这时开始接受。在全面抗日战争8中,作为一个四川人是很光荣的,四川人爱国热情很高,出兵多,出钱多,出粮多,当时有无川不成军的美谈。四川人头戴斗笠,足蹬草鞋,扛枪上战场,英勇无比,所以四川各地抗日英雄纪念碑也很多。金堂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就在原县城城厢镇金刚公园内。每逢清明时节前去瞻仰的人也很多。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四川及成都对抗战胜利的巨大贡献(蓬州闲士摄于成都市烈士陵园)

 我们在崇本小学读书,老师教我们朗读:军号吹,军号吹,军旗随风飞,看我抗日小军队,个个很精锐,今夜要上前线,杀敌救国危,那怕粉身碎骨愿作战场鬼,不得胜利,誓不生回!那朗读声慷慨激昂,催人泪下,是中民族不会亡的呐喊声!老师又教我们唱气壮山河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天籁声声,唱响了校园。学生们又去社会上教唱,真是气壮山河。


 学校每周的朝会,全校学生都要听老师讲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和全国抗日救亡的形势,把全民族团结奋战的激情,上升到民族魂的高度,让学生们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去与日寇侵略者作殊死的博斗。真是群情振奋。

 日本侵略军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激起学生的无比愤怒,各校师生组织讲演会,写声讨檄文和诗词,表支持抗战到底的决心,一起同仇敌忾,倾注了满腔的热忱。学生们还给前方将士写慰问信我曾在信上写道:英勇的抗日救亡将士们,你们离别了亲爱的父母和妻儿,开赴抗日前线去消灭日寇侵略者,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这不仅是你和全家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由于你们的浴血奋战,维护了全民族的尊严,使我们还能在学校读书,我们学生誓作你们的坚强后盾,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和你们一起并肩杀敌立功,消灭日寇侵略者!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抗日宣传队在三台县城街头宣讲抗日救亡(图源: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由于民族魂教育不断深入和广泛开展,我们在学童时期就懂得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去延安)的革命内涵。西安事变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我们更加深信: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希望和主心骨。当时在教育界拥护抗战,亲近共产党已是人心所向。那时延安、成都、金堂,常有共产党地下联络活动,为延安输送革命志士,或在国民党川军军阀中作抗日统一战线工作,这些被传为历史佳话。

 我们崇本小学的苏青平老师是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他教我们唱解放区的革命歌曲,把解放区呀好地方改两个字,即山那边呀好地方”,在课堂上教唱,实际上是传播解放区的福音,大家都心领神会。歌中唱道:山那边呀好地方,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耕种呀,没人跟你当牛羊。又通过学生们在社会上传唱,在工农大众中引起了思考,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早期的民族魂教育,使我们受益终生,并立志从戎报国。我响应毛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号召1951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参战人员,戴上了军功章。脱下戎装后,也自强不息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抗美援朝——浴血荣光》(油画)梁昊鹏 作(图源:光明日报)

 民族魂的教育在金堂是很有成果的,到处可见的标语是——“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国乱显忠区,茅屋出将军!我的堂兄长、叔叔和邻居,相邀投笔从戎的,在国内国外抗日战场浴血奋战有的还寄回了立功喜

 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在国难当头,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是第一位的,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迫使日本于19458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1945年9月2日,日方代表登上“密苏里号”美军军舰,签署投降书(图源:央视军事)

 通过战争的洗礼,我深深地懂得和平的可贵,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民族魂的传统教育是爱国主义的升华、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同时又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具备的高尚情操。一旦侵略战争爆发才能迅速组织起来给促略者以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让民族魂的传统教育发扬光大!

 最后,以一首词结束本文:

忆秦娥·警钟在耳


卢沟月,

八年抗倭何其烈。

何其烈,

太阳旗下,

华人鲜血!


东邻拜鬼没停歇,

警钟在耳争飞跃。

争飞跃,

不忘历史,

献身勋业!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道康(1933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抗美援朝参战人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视源:湖南全民国防教育视频号 方志四川视频号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红色记忆】“延安五老”身上的优良作风 - 天天要闻

【红色记忆】“延安五老”身上的优良作风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延安五老”身上的优良作风秦立海“延安五老”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和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革命老人的尊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延安五老”之所以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正如毛泽东所言,主要不是因为人老可贵,而是因为精神可贵。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为党和人民忘...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 天天要闻

【记忆】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早期的民族魂教育是埋葬侵略者的丧钟陈道康 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对那段历史的回顾,又把我带回到学童时代的场景——那时我正在金堂城厢镇陈氏私立崇本小学读书,早期的民族魂教育就从这时开始接受。在全面抗日战争8年中,作为一个四川人是很光荣的,四川人爱国热情很...
简说福州军区福建建设兵团,特殊时代的拓荒史诗 - 天天要闻

简说福州军区福建建设兵团,特殊时代的拓荒史诗

1969年12月组建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共4个师21个团,9万余人。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驻福州办事组,三大部下设有18个业务处,兵团机关驻沙县城关,1970年9月迁至南平市,陆军第31军副军长彭飞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部
【荷兰】国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访平民街区 - 天天要闻

【荷兰】国王和王后解放日造访平民街区

没有穿着盛装的正式晚宴,餐桌上摆满了胡萝卜、松饼和黄瓜。周一上午,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出席了在海牙达科他剧院(Theater Dakota)举行的自由餐会。 在孩子们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