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2025年04月13日11:43:02 历史 1141

1981 年 1 月 20 日,当罗纳德里根在国会山宣誓就职时,美国正笼罩在 “滞胀” 的阴云与冷战的焦虑中。

通货膨胀率高达 13.5%,失业率突破 7%,苏联的扩张势头在 70 年代达到顶峰,而卡特政府的无能让民众对国家前景充满怀疑。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的上台,不仅标志着保守主义的全面复兴,更以一系列极具魄力的决策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发展轨迹。这些决策在当时看似激进,却在历史中证明了其非凡的正确性,成为改写 20 世纪后期世界格局。

面对停滞性通货膨胀这一经济学教科书上的难题,里根政府展现出超越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勇气。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最高边际税率高达 67%,企业投资意愿低迷,资本形成率降至 1929 年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

里根敏锐地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在于过度征税抑制了供给端的活力。他援引 “拉弗曲线” 理论,坚信减税能够通过扩大税基实现财政平衡,而非单纯的预算缩减。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1 年《经济复苏税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计划:三年内个人所得税累计降幅达 25%,企业加速折旧政策大幅降低资本成本。1986 年的税制改革进一步简化税级,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 28%,同时堵住税收漏洞,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

这些政策如同给经济注入强心剂:1983-1989 年,美国 GDP 年均增长 4.4%,通胀率回落至 3.6%,创造了 1600 万个就业岗位。供给学派的实践虽因财政赤字扩大备受争议,但其核心逻辑 —— 通过释放市场活力实现增长 —— 被证明是打破滞胀的关键钥匙。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所言:“里根的减税政策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形成合力,共同终结了通胀噩梦。”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对苏联的强硬立场,绝非简单的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基于对对手弱点的深刻洞察。70 年代的苏联凭借石油美元红利疯狂扩张,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性矛盾已积重难返:农业依赖进口,轻工业严重滞后,军事支出占 GDP 比重超过 15%。里根政府抓住这一战略窗口期,展开了一场 “技术 、经济” 双重绞杀战。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星球大战” 计划堪称冷战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战略布局。尽管该计划最终并未完全落地,但其核心目标 —— 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 —— 却完美达成。美国在 80 年代将军费从 1817 亿美元增至 3326 亿美元,重点投资高科技武器研发,迫使苏联在微电子、航天等领域与美国展开不对称竞争。

数据显示,苏联为应对美国的军备压力,军费占 GDP 比重长期维持在 12% 以上,远超美国的 5%。这种 “技术消耗战” 让苏联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1985 年石油价格暴跌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第三世界战场,里根政府果断采取 “低烈度战争” 策略遏制苏联扩张。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3 年出兵格林纳达,迅速清除亲苏政权,展现了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战略决心;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支持,虽引发 “伊朗门” 争议,却有效牵制了苏联在中美洲的势力。这些行动与里根的 “推回战略”一脉相承,即从被动遏制转向主动压缩苏联势力范围,为后来的东欧剧变埋下伏笔。

除了经济与军事领域的决策,里根对美国精神的重塑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反战浪潮与性解放运动,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传统价值观的崩塌。犯罪率飙升、家庭观念淡化、社会信任度下降,成为卡特政府无法解决的社会危机。里根以 “美国梦” 为核心,倡导个人责任、家庭价值与爱国主义,重新凝聚了民族共识。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在政策层面,里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推动 “工作福利” 改革,强调 “授人以渔” 而非 “授人以鱼”。1982 年《就业培训伙伴法》将联邦资金下放给地方,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既降低了福利依赖,又提升了劳动力素质。

正如里根在就职演说中所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宣告了里根 “以实力促变革” 战略的完胜。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坦言:“苏联无法承受与美国的技术竞争,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我们的体制危机。” 而美国在里根时代奠定的技术优势,为 90 年代的新经济繁荣埋下伏笔 —— 硅谷的崛起、信息技术革命,都受益于 80 年代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倾斜。

更重要的是,里根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全球角色。

他放弃了 70 年代的 “缓和政策”,用 “民主十字军” 重塑美国的意识形态领导力。这种将实力与价值观相结合的策略,虽在后来引发 “新保守主义” 的争议,却在冷战末期有效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凝聚力。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当 1989 年柏林墙倒塌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物理屏障的崩塌,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溃败。

当然,里根的决策并非没有代价:联邦债务从 9000 亿美元飙升至 2.7 万亿美元,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美国。

但历史评价的关键在于,里根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符合美国根本利益的选择:在经济上打破教条,在战略上直击要害,在价值上重建信心。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时代的启示,远超具体的政策细节。当多数人陷入 “滞胀无解” 的悲观时,里根看到了供给端的潜力;当 “缓和论” 盛行时,他识破了苏联的外强中干;当社会陷入价值迷茫时,他选择唤醒沉睡的美国精神。

这些决策的正确性,不仅在于解决了当下的危机,更在于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设定了正确的航向。

文章来源:周侃侃plus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青岛双星名人家族内斗 84岁创始人被儿子和孙子逼宫? - 天天要闻

青岛双星名人家族内斗 84岁创始人被儿子和孙子逼宫?

“ 知名鞋服企业青岛双星名人集团陷入内斗传闻之中,有媒体报道称84岁的双星鞋服集团董事长汪海声称遭儿子、儿媳以及孙子‘逼宫’。”5月5日,一封署名是青岛双星名人创始人汪海的公开信在网上流传。双星名人鞋业正是80、90后耳熟能详的双星运动鞋生产商,汪海是创始人、总裁,今年84岁。网上流传的公开信称,汪海被儿子汪...
春申君传奇只身的赶赴 凶险的咸阳近在眼前 - 天天要闻

春申君传奇只身的赶赴 凶险的咸阳近在眼前

只身的赶赴 凶险的咸阳近在眼前——《春申君传奇》沈国冰1按照楚国王室传统,太子傅不仅要教授太子诗书礼乐,还要教导太子骑射武艺。一般,太子傅很难文武兼备。但是顷襄王为太子熊完所选定的太子傅黄歇,却是文武双全。楚人尚武,作为楚国王室的传人,每一个被立为太子的王子都要文武兼修。翻身上马,可以驰骋战场。立于...
噩耗传来:他不幸牺牲,年仅42岁 - 天天要闻

噩耗传来:他不幸牺牲,年仅42岁

5月1日上午,退役军人高武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救起落水者,自己却不幸牺牲,生命定格在42岁。高武,男,汉族,1983年1月出生,武警退役,中共党员,温州鄱阳商会副会长,中保恒杰保安集团法人代表。他养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16岁,女儿今年8岁,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5月1日,高武携带妻女出发去浙江省温州市楠溪江阿...
我的姓怎么来的?姓王真是王,姓钟不撞钟…… - 天天要闻

我的姓怎么来的?姓王真是王,姓钟不撞钟……

先来假设一段对话——好问题,一问一个不吱声。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和祖先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姓“王”,祖上是不是国王?如果姓“钟”,祖上是不是撞钟的?如果姓“龙”,祖上总不会是真龙吧?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得将目光转回上古时期。祖宗在上,当
【日本文史漫笔386】日本室町时代茶室里的“影子武士”能阿弥 - 天天要闻

【日本文史漫笔386】日本室町时代茶室里的“影子武士”能阿弥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每当提到能阿弥,我总感觉这个名字在日本茶道史上犹如一抹淡影,既清晰,又模糊。他生于1397年,卒于1471年,我把他看做是“足利幕府的艺术顾问”。其实,更准确地说,他是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近侍。在《荫凉轩日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能阿弥者,将军之茶事奉行也,凡茶器之选,茶室之设...
湖南日军性奴隶制度受害者小瑞奶奶逝世 - 天天要闻

湖南日军性奴隶制度受害者小瑞奶奶逝世

据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2025年5月7日凌晨1时许,原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根据老人及其家属的意愿,研究中心暂不公开老人的个人信息)在湖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1930年,小瑞奶奶出生于湖南华容。1943年3月10日,日军侵占华容县,并在城关、南山、沙口等地设立军事据...
她是毛主席两个儿子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闻

她是毛主席两个儿子的救命恩人!

2011年,毛泽东嫡孙毛新宇携家属探望了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正是在这次探视后:一个关于毛岸英兄弟的秘密被揭开了。这位96岁的老人叫李云,她之所以一直被毛家后人惦记着,乃是因为:她曾是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救命恩人。也是随着她的叙述,毛新宇才清楚了自己父亲和伯父流浪上海多年,被组织找到的背后故事。这一切,都得...
特朗普1987年就想打关税战,中国硬刚是对的! - 天天要闻

特朗普1987年就想打关税战,中国硬刚是对的!

当地时间5月3日,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对上万名股东表示,美国不应像总统特朗普那样“将贸易当作武器”,通过加征关税激怒全球。巴菲特此番表态被外界认为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最直接的批评。 但这样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