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2025年05月05日04:32:07 历史 1922

1935年,跋涉在长征路上的中央红军经过重重磨难,终于和红四军接上了头。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两军成功会师,战士们欢欣鼓舞自不必说,毛主席的心情,也是无比激动的。

跟红四军的同志们打了一番招呼之后,毛主席提出,想和红30军的军长程世才聊聊。

这位有着“少年将军”美名的红军指挥官,才二十三岁的年纪,就当上了一军之长,长征路上立下许多战功。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见到程世才之后,毛主席发现,眼前这位娃娃脸的“小军长”,随身携带着一杆土枪,从不离身。

按理来说,他都是堂堂军长了,身边有警卫员呢,哪里还需要土枪保卫自身安全。就算要护身,也是手枪更加方便啊。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好奇地询问程世才这么做的原因,对方的答案,令伟人肃然起立。那么,程世才究竟是怎么回答的呢?

1.军事天才

和许多我军将领一样,生于湖广大地的程世才,也是因为不堪旧社会的残酷剥削压迫,这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程世才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贫农,自他记事开始,老家的地主老财对程家以及邻里乡亲们的欺压,就没有停过。

直到程世才十七岁那一年,乡里来了一支红军。

他们惩处当地恶霸,枪毙土豪劣绅,把粮食和钱财分给贫苦百姓们,很快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拥戴。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看着进村的红军战士们,程世才心潮澎湃。他想成为这样的人,为自己、为父老乡亲、为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们争取新的未来!

当红军开始招募新兵时,程世才二话不说便报了名。背着双亲准备的干粮和行李,程世才离开了故乡,踏上了远行的征程。

他成为了红军的一分子,此后多年跟随部队辗转作战,从基层战士,逐渐成长为了成熟的军事将领。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1931年,程世才所在的红军部队被改组,并入了红四军。此时已是排长的程世才,因能力出众、作战经验丰富被上级提拔为了连级干部。

而次年的枣阳之战,第一次展现了他军事天才的一面。

1932年,由于张国焘的刚愎自用,贪功冒进,红四军在鄂豫皖受挫,部队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程世才所在的红四33团,在枣阳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的攻击,由于敌众我寡,局势已岌岌可危。

作战过程中,团长吴云山英勇牺牲,为了不让红33团陷入“群龙无首”的被动境地,程世才临时顶上,在一线战场上被紧急任命为新一任团长。

他最终成功带领战士们,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围堵,立下军功,并引起了徐向前将军的注意。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1933年,红四军遭遇了新的危机,四川军阀田颂尧奉老蒋之命,准备对我军进行“围剿”。

程世才向徐向前将军提议,与其被动等着被敌人正面强攻,不如主动突袭敌军侧翼,一举击溃田军左后侧的十三个团。

要知道,此时红四军的全部兵力,还不到对面国军的一半。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一口气“吃下”敌人整整十三个整编团,程世才的“胃口”实在是不小。

但徐向前将军在仔细听完程世才的作战计划之后,觉得可行性很高,于是便同意了。

是夜,程世才带领着33团的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循着山路,绕到国军左后侧翼,实施了突袭。

敌军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红四军大部队见时机已到,大举进攻,一举歼灭了田颂尧麾下的十三个团。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此战红四军收获颇丰,不但歼敌无数,还缴获了不少武器以及补给。程世才一举成名,获得了“少年将军”的美誉。

2.长征之路

长征开始之后,程世才率军一路辛苦跋涉,立下了不少战功。西渡嘉陵江时,已是师长的程世才被委以重任,负责突破国军的江防。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国军在江岸的兵力十分雄厚,且有嘉陵江天险以及防御工事的保护,我军正面突围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认真考察完当地的地势地貌,以及对岸国军的内部情况之后,程世才觉得打夜战才是我军的上上策。

对岸国军懒散成性,夜里守卫极其敷衍我军新招募的战士们有很多是熟悉嘉陵江地区的本地人,搞夜袭胜算极大。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果不其然,程世才率军趁着夜色,对敌军发动突袭,在江水波涛的加持之下,嘉陵江天险被我军飞渡。

程世才撕开了国军嘉陵江防线的第一道口子,为红军渡江抢占了先机,立下了大功。

1935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程世才被任命为红四军第30军的军长,红四军与中央红军会合的时候,毛主席特意提出要见他一面。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见到程世才的时候,他正背着一杆土枪,笑着跟伟人打招呼。毛主席好奇地询问:“你已经是堂堂一军之长了,带着杆土枪做什么?”

程世才挠挠头解释道,自己是从基层战士干起来的,哪怕当了军官,也时刻不忘一线战场的腥风血雨。

随身背着土枪,就是为了随时应付敌情。要是战斗打响了,自己可以第一时间冲到最前面。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听完程世才的回答,毛主席心中十分感动,对程世才分外敬佩。也正是这“不忘初心”,让程世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接再厉。

3.残酷西征

陕北会师之后,红军进行了新一轮改组,程世才所率领的红30军,和另外两路红军一起组成了西路军,开始向甘、宁一带西征进军。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在经过宁夏地区时,红西路军遭到了当地军阀部队“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伤亡惨重。

在茫茫祁连山,红西路军几乎陷入了绝境。幸好行军至甘肃榆林时,当地道长郭元亨仗义相助,我军才不至于饿死或者冻死。

程世才带领残部过甘肃,经新疆,终于保存了红军的火种。待到西路军安全时,原本的三位军长,只剩程世才一人尚在人世。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红西路军的惨痛经历,给程世才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此后多年依然心有余悸。

在之后的抗战解放战争过程中,程世才认真总结昔日血的经验教训,作战风格十分稳健,以“大局观”著称于全军。

1955年,程世才被授衔开国中将,很多人都觉得他的军衔有些略低了,是完全当得起上将的。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可程世才并不关心这些虚名,他真正念念不忘的,还是红军长征及西征进军路上,牺牲战士们那一张张英勇又坚毅的脸庞。

程世才在建国之后,一直于军中任职,对于祖国边境保卫及国防力量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眼光独到,建议中肯,昔日被誉为“少年将军”的程世才,后来又多了个“战略中将”的新绰号。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再后来,已是耄耋老人的程世才正式离休,告别了部队。虽然结束了军旅生涯,但他依然在军事研究等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1990年,七十八岁高龄的程世才将军病逝,结束了自己无比传奇的一生。他的光辉事迹,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参考资料:

1、程世才 - 百度百科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2、堪称战略中将的程世才——《党史博采(上)》 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

23岁就当上军长,伟人初次见他,好奇道:堂堂军长为何拿长枪?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