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石碑断两截 属地不明保护难

2025年03月25日08:20:30 历史 2304
金代石碑断两截 属地不明保护难 - 天天要闻 右图为石碑拦腰断开,断茬处洁白如雪金代石碑断两截 属地不明保护难 - 天天要闻 灵峰寺遗址地面上的柱础石金代石碑断两截 属地不明保护难 - 天天要闻 碑首篆书“房山灵峰寺记”金代石碑断两截 属地不明保护难 - 天天要闻 疑似盗挖痕迹

在北京市房山区猫耳山顶峰之下,有一处灵峰寺遗址。在金代,灵峰寺不仅是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

随着历史变迁,灵峰寺于明末被摧毁,不过记录建寺历史的“房山灵峰寺记”石碑一直留存至今,是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在北京地区,不包括经幢与刻经,金代的石碑现存不超20件。

近日,有文保志愿者发现,一直躺在灵峰寺遗址的“房山灵峰寺记”竟然断成了两截,疑似遭到人为破坏。

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块石碑断茬较新,断开时间应该不会太久。此外,断碑附近还存在疑似盗挖痕迹。

不过当北青报记者向文物部门反映时,竟然出现了属地管辖争议,房山区两个乡镇均表示“不归自己管”。

·现场·

石碑近期遭损坏周边疑似有盗痕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灵峰寺可谓闻所未闻。但要说起房山区的猫耳山,北京的登山爱好者几乎无人不晓。事实上,灵峰寺遗址就隐匿在猫耳山的顶峰之下,与东面的金代皇陵一山之隔。

近日,北青报记者与几名文保志愿者在猫耳山脚下的葫芦棚村集结。这里海拔约500米,距灵峰寺遗址还有5公里的羊肠小路。一行人沿崎岖山路折线攀登,升至海拔约1300米的猫耳山顶峰,再沿山脊与沟谷变换行进,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最终降至一块海拔960米的山谷台地,这里便是灵峰寺遗址。

北青报记者在遗址东南角看到,一块石碑碑阳朝上躺于地面,从中间拦腰断开,断茬洁白如雪。专家推测其断开时间不久。在石碑的棱角处,同样存在两处新伤。

经测量,此碑长130厘米、宽60厘米、厚12厘米。石碑为圆首,额书篆字“房山灵峰寺记”,以下碑文皆为隶书,字迹工整,记载了灵峰寺的建寺历史。此碑立于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距今已有831年历史。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赵海廷介绍,2023年4月16日,他曾经走访过灵峰寺遗址,当时这块石碑就躺在地上,保存完整。“对比当时的照片,这块石碑应该被人挪动过,其断开或与人为搬动有关。”赵海廷认为,移碑者也许是想看碑阴有无刻字、或查看石碑下面还压着什么。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石碑旁边有一根木棍,疑似人为撬动石碑时所用工具。而在断碑附近有两处疑似盗挖痕迹,在一浅坑中还丢有金属锹头。

·追访·

相关部门知碑断管护地界存争议

《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列表》显示,“房山灵峰寺记”石碑所在地为南窖乡北安村。昨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南窖乡文体中心,一位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表示,灵峰寺碑记断开一事,他们已从微博上得知相关情况,但灵峰寺碑记在管辖上存在争议,实际不属于南窖乡地界,应归周口店镇。这名工作人员还谈到,由于当地山路比较危险,还时常有野猪出没,实际上从北安村无法上到灵峰寺遗址,巡查的话也只能从别的村上山,单程需要徒步三四个小时。

随后,北青报记者致电周口店镇市民活动中心,一名负责文物保护的女工作人员表示,依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房山灵峰寺记”划至南窖乡,尚不属于周口店镇管辖。而据北青报记者观察,作为一处典型的山野文物,灵峰寺碑记无论划到哪个乡镇保护,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都很难落地。

在人防措施方面,灵峰寺遗址地处深山区,没有房舍等一系列生活设施,派人24小时看护并不现实。而且此地尚不通车,往返一趟需徒步9-10公里,高低落差在700米左右,且多为崎岖陡险的非铺装路面,这给徒步巡查带来较大困难。而在技防方面,灵峰寺遗址远离村民聚居区,甚至有些与世隔绝,安装监控摄像头的难度较大。

文保志愿者认为,因地制宜判断,灵峰寺遗址适合采取必要的“物防措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作出标志说明。文保标志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和告知的作用,但在灵峰寺遗址,北青报记者并未见到文保标志。

灵峰寺建于隋代被毁于明朝末年

对于灵峰寺的历史,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上有一篇发表于2012年、题为《巍巍大房山》的文章,作者马垒在文中记下了灵峰寺的兴衰变迁以及他对灵峰寺碑记的担忧。

文章中介绍,灵峰寺的创建可追溯至隋代,历经唐代、辽代、金代累有扩建。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建中都,后于大房山建金陵,灵峰寺正处于金陵范围之内。在金代,灵峰寺不仅为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为当时朝廷所重视,但金代是一个短命王朝,伴随着金朝的灭亡,这座高山古刹由盛转衰,在明朝末年被彻底摧毁。

对于灵峰寺碑记,马垒在《巍巍大房山》一文中提出担忧——该碑是研究金代灵峰寺建寺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遗憾的是此碑横躺于乱草荒冈之中,无人问津,若不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碑文很快将剥落殆尽,灵峰寺之建寺历史便无从考证。

北青报记者在灵峰寺遗址探查发现,这里已经丝毫看不出古时的建筑格局,但在地面上仍可发现古朴的柱础石、勾纹砖,印证此地曾有建筑。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当地建寺的直接证据,灵峰寺碑记上的18行碑文,历经831年的风雨变迁,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辨,并未产生肉眼可见的剥落。只是曾经完好的石碑断开,着实令人遗憾。

·对话·

石碑被人搬动时摔断的可能性较大

对话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

北青报:石碑是自然断开还是遭到人为破坏?

刘卫东:通过照片分析,这块石碑断开很可能是受到人为影响,雪白的断茬如刀锋般尖利,而且明显是新茬。根据这块石碑的体量判断,其重量在1000斤以内,普通人站在石碑上很难将其踩断,石碑表面也没有锤击痕迹,不像被砸断,其被人搬动过程中摔断的可能性较大。

北青报:你认为这块石碑还有可能修复吗?

刘卫东:在北京地区,不包括经幢与刻经,金代的石碑现存已知不超20件,因此这件石碑十分珍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最好能完整示人。如对石碑进行修复,不建议对其进行粘接,因为接缝处溢出的黏合剂容易影响到碑文。可以考虑用打暗榫的方式,将钢钎埋在断茬处,上下对齐合缝即可。

北青报:此碑如何展示更为妥当?

刘卫东:从阅读角度来说,石碑还是立起来更便于观赏,但这块碑的榫断了,碑座也不见了,已很难立碑。如果原址保护,建议还是将其平放,但最好修建一座保护棚遮风挡雨,修筑成本也不高。如果通过专家论证,认定其没有原地保护价值,需要运至异地保护,也可以考虑将其封护好,搬运到更加安全的地方集中展示,让更多公众了解这件文物的存在。

北青报:这样的山野石刻该如何保护?

刘卫东:这件碑刻地处偏僻隐蔽的深山区,文物部门已登记在册,说明以往的文物普查覆盖较为全面,但保护起来也非常棘手——若想确保文物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缺一不可,但在深山老林中这“三防”很难完全实现。建议相关部门还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如在现场设立文保标识,起到告知和宣传的作用,进而营造敬畏文化遗产、自觉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

本组文并摄/本报记者崔毅飞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