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从历史中得到启发,认定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

2025年03月23日20:20:20 历史 6869

“作为历史的学生,我已看完了所有的历史——你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不希望俄罗斯和中国走到一起。”这是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之后,当着媒体面说的一句话。

他还对中俄关系的基础表示怀疑,称这不是“自然的”,并表示中俄现在可能很友好,但美国将与这两个国家友好相处。

特朗普从历史中得到启发,认定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闻特朗普并非真的懂历史

特朗普的潜台词很明显,别看现在中俄这么好,但他们的基础并不扎实,更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只要锄头挖的好,没有撬不走的墙角。这也是特朗普一直以来释放的信号。自上台以来,特朗普火速推动与俄罗斯和解,甚至不惜牺牲欧洲和乌克兰的利益,来拉拢俄罗斯,种种举动都被外界认为,这是在为“联俄抗中”做准备。

而特朗普所说的“历史教训”,翻遍美国历史书,大概指的就是其经典策略——阻止对手抱团。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拉着欧洲盟友围堵苏联,却暗中给中国递橄榄枝。等到苏联解体,美国又转头打压崛起的中国。这种“拉一个打一个”的套路,像极了篮球比赛中的包夹战术:不让对手形成配合,才能稳坐冠军宝座。

特朗普从历史中得到启发,认定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闻中俄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

看起来,特朗普的思路并没有问题,但他忽视了两点,现在早已不是冷战时期,而如今的中国,也不是曾经的苏联。当年中国之所以能和美国达成共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苏关系破裂,而且双方也没有紧密经济联系。再加上外交大师基辛格从中斡旋,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可能不成功?反观特朗普政府,哪里还有这样外交人才,单对一个拉夫罗夫都吃力,更别提撬墙角了。

其实,要是真追究起来,中俄走近也是被美国“逼出来”的选择。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比冬天的西伯利亚还冷。能源卖不出去、技术被卡脖子,俄罗斯转头就和中国签了30年天然气大单。另一边,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国发现芯片、能源都可能被断供,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邻居。在美西方压力下,中俄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不结盟,但合作紧密到让西方头疼。

特朗普从历史中得到启发,认定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闻美俄高层沙特首轮会谈

直到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发动整个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发起全方位封锁。普京审时度势,果断带领俄罗斯“向东看,深化中俄关系”,而中国也没有让俄罗斯失望。俄乌打了三年,中俄贸易额就翻了一番,达到2448.195亿美元,在俄罗斯贸易总额的占比超过30%。这样一个庞大且稳定的市场,俄罗斯怎么可能会因为特朗普的三言两语就轻易放弃?

在军事上,中俄联合军演也已成常态。2023年,中俄舰队首次组成编队环绕日本巡航;俄罗斯向中国出售苏-35战斗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军舰发动机。更关键的是,两国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这意味着战时可以不依赖美国的gps。

在外交上,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组团”反对西方提案。例如在叙利亚、伊朗问题上,两国多次联手否决美国支持的决议。这种协调让美国无法像过去那样“一呼百应”。所以,虽然特朗普不着调,但他这句话确实中肯:拜登政府的打压让中俄合作得更加紧密。

特朗普从历史中得到启发,认定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闻挑战美元霸权

但这还不是美国最担心的。当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中国用卢布购买天然气时,美元就被绕开了。2023年,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超过70%,而十年前几乎为零。如果更多国家效仿,美元的国际地位将受重创,一旦美元崩塌,美国霸权地位将不保。

除此之外,中俄背靠背合作,相当于在欧亚大陆形成了一条“反挤压带”:东可牵制美日同盟,西可对抗北约,中间还能辐射中东和非洲。一旦这种布局稳固,美国的海空霸权将面临巨大挑战。

特朗普说自己的历史很好,从历史书中学到这个“拉一个打一个”策略,但从目前来看,只是生搬硬套,并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所谓的“联俄抗中”策略注定要失败。正如普京所言,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强调,绝不会背叛对中国的承诺,如此可以看出,特朗普的阴谋,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