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苏“第一经济大省”之争,真问题深藏在背后

2025年02月07日15:30:18 历史 6681

粤苏“第一经济大省”之争,真问题深藏在背后 - 天天要闻

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撰文丨张明扬

2025年开年,随着2024年各省gdp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经典的pk套路风云再起:粤苏,谁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广东已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但对江苏的领先优势已缩小到不到4个百分点。

如果说过去谈论粤苏更像是一个舆论噱头的话,那么,从2024年起,这将是一个无比真切的议题。

当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数据,广东gdp为135673.16亿元,江苏为128222.2亿元,广东领先7450.96亿元。

差距虽不算大,但并没那么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经济数据出了一个修订版,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小为6981.42亿元。

一个月后,2024年的数据最新出台,广东 gdp 为141633.81亿元,江苏为137008亿元,差距大幅度缩小为4626亿元,江苏的gdp已经达到了广东的96.7%。

最令广东方面焦虑的数据可能是经济增速,从2020年开始,江苏已连续5年超过广东: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两省的gdp增速差距达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广东比江苏的gdp还高8040亿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亿元。

如果这个增速趋势大致保持不变,3—6年左右,江苏就将夺过gdp第一的宝座。如果以2024年的“极端增速”为口径,甚至两年就够了。

02

gdp全国第一,这个数据有没有意义?

广东的网友对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们的经典语录是:谁爱第一谁第一,广东为了这个第一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冤大头”。

他们的潜台词是,广东财政的净上缴数额常年大幅超过江苏:2023年,广东财政净上缴数额约8596亿元,江苏财政净上缴数额约5057亿元。

当然,还有一项相对没那么重要但差距更加触目惊心的数据:2023年,广东向国库上缴了1158亿统筹调剂金,江苏为117亿,广东几乎是江苏的10倍。

可以这么说,广东网友不是不关心gdp,他们更关心“广东优先”。

江苏作为追赶者,网友对gdp的热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关社交媒体的讨论中,说着说着也会出现“歪楼”,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苏的养老金数额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养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这个抱怨也是真实的,养老金的相对被低估(其实也没网友说的那么夸张),的确是江苏的某种“特殊省情”。

一边关心财政上缴,一边关心养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论的大省沙文主义,算得上“民智已开”。

03

经济数据当然也是有意义的。但相比谁是gdp第一,结合更多元的经济数据,深入分析两省经济发展风格上的差异,更有现实价值。

江苏为何连续5年的gdp增速超过广东,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有几个角度的确可以谈谈。

其一,外贸。

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值9.11万亿元,江苏为5.62万亿元,相比gdp的毫厘之差,两省的外贸数据差距巨大。

虽然这一数据未必反映全貌,但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显然高于江苏。这在改革开放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广东的核心竞争优势,都考虑到目前波谲云诡的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对外贸的依赖过高自然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2024年,广州与广东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别仅为2.1%与1.3%,除了汽车与房地产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虑到国际贸易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善,这也将是广东经济未来可能的风险敞口。

其二,散装与核心之争。

2024年,江苏13个地级市的gdp全部进入全国百强之列,省内最拉胯的连云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广东呢,21个地级市里只有10个进入百强之列。

从散装度而言,广东远远不如江苏。

对于江苏更有意义的数据在于,江苏的经济洼地苏北gdp增速已连续多年超过苏南。

而粤西和粤北,广东人连谈都懒得谈。

当然,如果换到“核心”这个维度,广东有两个一线城市,江苏一个都没有,江苏经济最强的苏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万亿(3.68万亿vs2.67万亿)。

哪种模式更好,很难说。

但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可以看看。

广东gdp总量最低的云浮,仅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gdp总量最低的连云港,达到了最高之苏州的17.45%(2024年数据)。

广东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人均gdp最低的宿迁,达到了最高之无锡的42.84%(2023年数据)。

觉得哪种模式好,可能更取决于你生活在几线城市。

但有一种未必严密的衍生推论可以探讨一下: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其三,消费。

2024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9万亿元,增长0.8%;江苏为4.77万亿元,增长4.6%。

即使不谈增速,江苏在消费数据上也已无限接近广东,差距显著小于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苏就将完成对广东的超越。

消费数据的成因很复杂,恕我无力给出更深层次的分析。

但有一个可能性可以说下,江苏的散装对此亦有贡献。一个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消费市场,在潜力上很可能要强于两极分化的市场。

当外贸在全国范围内趋势不明,省内消费力之消长是不是更有可能决定两省的未来发展,更有可能成为两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这三组数据,是不是也共同构成了一种解释:自2020年始,为何在全国整体经济增速不符合预期的大环境下,江苏反而正在“逆势”赶超广东。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 天天要闻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开始生效时,由于时差原因,地处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国还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于柏林以东的苏联等国,已经是5月9日。因此欧洲各国将5....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 天天要闻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尽家财且未得善终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位比较典型的: 吕不韦: 生平事迹: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通过扶持秦异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在执政期间,他组织编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 天天要闻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志部门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主要部门,在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 天天要闻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 翔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周原位于今陕西关中地区,然而,综合水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线索,可提出另一种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许并非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陕西岐山周原,而是涵盖了今四川绵阳一带。绵阳...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 天天要闻

古代乐制与戏曲研究的新视角——黎国韬《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序

□吴承学黎国韬教授所著《古代教坊与文学艺术研究》一书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将在中华书局出版,请我写序。为了撰写序言,我重新阅读了国韬各种著述,并且大致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学术史。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回忆与感想。壹1990年,我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国韬1992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