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2024年11月03日04:52:03 历史 1579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世人皆知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形势扑朔迷离,却鲜有人知在这场选举的背后,还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谜题。

2023年12月19日,台湾地区最新民调显示,国民党"侯康配"支持率已与民进党"赖萧配"持平。而就在此时,民进党当局却对41位赴大陆旅游的里长进行约谈,引发岛内轩然大波。

面对如此局势,国民党副手候选人赵少康在台湾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只要做对一件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渊源,让这场选举变得如此扑朔迷离?赵少康口中的"一件事",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一、民调转折:从领先到平手

世人都知道民进党在2023年初还保持着领先优势,却不知这一局势在年末竟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2023年10月,民进党"赖萧配"支持率曾高达38%,领先"侯康配"近10个百分点。彼时,台北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一次,民进党恐怕又要连任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月中旬,一份来自美国智库的报告在岛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台积电赴美设厂或将导致台湾产业空洞化"。这份报告引发岛内经济界一片哗然。

一时间,民进党当局过去几年大力支持台积电赴美设厂的政策,成为了选民质疑的焦点。有岛内专家公开表示:"台积电若真的将先进制程转移到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党"侯康配"抓住时机,提出了"护航台积电,守护台湾"的口号。侯友宜在一场重要演讲中指出:"我们不能让台湾的'护国神山'成为别人的'制造基地'。"

这番言论立即得到了台商界的广泛响应。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徐俊祥随即发表声明支持"侯康配"的产业政策。

12月初,另一个意外事件再次打击了民进党的支持率。岛内最大的科技园区龙潭园区突然发生大规模停电,导致多家半导体厂商被迫停产。这次停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新台币

事后调查显示,这次停电与民进党当局推动的"能源转型"政策密切相关。园区内一家重要的备用发电站,因为配合"能源转型"而被迫关停,直接导致了此次事故。

这两件事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2月中旬的民调显示,"赖萧配"的支持率已跌至31%,与"侯康配"打成平手。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新北市桃园市等工商业发达地区,"侯康配"的支持率已经反超"赖萧配"。一位在新竹科学园区工作的工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这次选举,我们要用选票保护台湾的产业。"

这一轮民调转折,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深层思考。而这场关乎台湾命运的较量,还远未结束...

二、"绿色恐怖"再现?

世人皆知台北市向来被视为国民党的传统票仓,却不知这座城市的基层选情,竟在2023年底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23年12月15日,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清晨,台北市信义区张姓里长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检调部门的人员出现在他的办公室,要求他"协助调查"。当天,像张里长这样被约谈的台北市里长,一共有41人。

这41位里长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2023年6月至12月期间到过大陆旅游。检调部门称,这些里长"涉嫌"接受境外势力资助,可能影响选情。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一位被约谈的里长事后对媒体透露,检调人员扣押了他们的手机,声称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取证"。这意味着,这些基层干部将在选举关键时期失去与选民联系的重要工具。

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里长的大陆之行,大多发生在半年前。有的里长甚至只是去探望在大陆经商的亲戚。一位姓李的里长说:"我们去大陆旅游是几个月前的事了,为什么偏偏要在选前约谈?"

消息传出后,台北市议会立即召开紧急质询会。多位市议员指出,这种做法让人联想起了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时期。只是这一次,实施者换成了自诩"民主进步"的政党。

台北市长蒋万安在记者会上表示:"里长出访大陆是很正常的民间交流活动。如果这也要被约谈,那么过去几十年两岸的观光旅游,岂不都成了问题?"

更令检调部门尴尬的是,当记者追问这41位里长是否有确凿的收受资助证据时,检方始终无法给出明确答复。一位检调人员在不愿具名的情况下透露:"目前还在调查中。"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民进党当局第一次在选前约谈基层人士了。2023年10月,高雄市就有17位里长因为类似原因被约谈。其中一位里长甚至被羁押到11月底才获释。

一位台湾政治评论家指出:"这些约谈行动与1990年代初期李登辉时代的'戒急用忍'政策如出一辙,都是用行政手段来阻挠两岸交流。"

12月20日,台北市的里长们组织了一场和平请愿活动。他们在市政府前拉起横幅:"旅游也有罪?民主岂容恐怖!"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外国记者拍摄下来,随后在国际媒体上广泛传播。

就在横幅被打出的那一刻,一位年过七旬的老里长对身边的同事说道:"我当了30年里长,还是第一次听说出去旅游也会被约谈..."

三、两岸经贸往来秘辛

世人皆知两岸贸易额数以千亿美元计,却鲜有人知这背后竟藏着一个惊人的数字:1600亿美元的让利。这个数字,还要从2008年说起。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2008年,两岸"三通"政策正式启动。当年6月,第一班两岸直航包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这架飞机上,坐着一位来自台中的果农老陈。

老陈带着自家种植的水果,准备去福建参加农产品展销会。谁知这一去,竟让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大陆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政策。

"以前要转机香港,一箱水果光运费就要花掉三分之一的利润。"老陈后来在一次座谈会上说,"直航加零关税,等于让我们的利润翻了一倍还多。"

2010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大陆方面给予台湾农产品、机械等产品539项优惠条款。这些优惠,为台湾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台湾"经济部"的统计显示,仅2010年至2015年间,ECFA就为台湾企业带来超过30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一位台湾经济学者计算:如果将各类优惠政策、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等因素综合计算,大陆对台湾的年度让利金额约为1600亿美元。

2012年,台南一家生产螺丝钉的中小企业,在ECFA优惠政策下,首次打入大陆高铁配件供应链。这家只有50名员工的小厂,年营收从5000万新台币猛增至2亿新台币。

然而,2016年后,两岸经贸政策出现转向。一些台商开始感受到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9年,一位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台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一年能卖到大陆3000万新台币的水果,现在连1000万都难。"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3年间,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额下降了约40%。特别是2021年后,台湾凤梨莲雾等水果对大陆出口几乎停摆。

2023年10月,一份来自台湾农会的统计报告显示:台中地区的果农收入较2015年下降了约35%。老陈也在一次农民座谈会上说:"现在种水果,光肥料钱就要愁死人。"

就在民进党当局约谈41位里长的同时,台湾《工商时报》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过去八年,由于两岸关系趋冷,台湾至少损失了超过5000亿新台币的贸易机会。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这篇报道发表后不久,一位来自台中的机械厂老板在脸书上留言:"1600亿美元的让利,说到底是两岸一家亲的见证。现在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意,更是手足之情。"

四、赵少康的政治智慧

世人皆知赵少康是台湾著名的媒体人,却不知他在2023年12月18日的台大演讲中,展现出的竟是一位老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这场演讲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校园活动。当天下午,台大法学院的演讲厅座无虚席。一位来自大陆的交换生举手提问:"如果侯康配当选,能否承受住压力让两岸实现交流?"

赵少康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比马英九更抗压,我们的步伐会迈得更大。"这句话立即在现场引发一阵骚动。要知道,马英九在任时期曾与大陆签署了23项协议,创下两岸交流的历史纪录。

演讲结束后,一位台大政治系的教授对媒体表示:"赵少康这番话颇有深意。他不是在和马英九比较,而是在向北京传达一个信号。"

事实上,早在2008年,赵少康就参与了两岸"三通"政策的幕后智囊工作。当时,他提出了"互利共赢"的策略建议,为后来的ECFA协议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0年,赵少康在一档政论节目中首次提出:"台湾不能只做美国的棋子,更要做两岸的桥梁。"这个论点在当时引发了激烈讨论,但十多年后看来,却充满前瞻性。

在台大演讲中,赵少康还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2008年到2016年间,他曾多次以非官方身份参与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我去过很多次大陆,每次都感受到两岸民众之间的真诚情谊。"

一位曾经参与过两岸谈判的退休外交官在接受采访时说:"赵少康和马英九有个重要区别。马英九是学者出身,做事较为保守;而赵少康是媒体人出身,更懂得灵活变通。"

2023年10月,在"侯康配"正式组成之前,赵少康就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说:"两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主张什么,而在于做什么。"这句话后来被与会者透露给媒体,引发各界关注。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这次台大演讲中,赵少康还提到了一个具体数字:如果两岸关系继续恶化,台湾每年可能损失二三百亿美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账。"

在回答大陆学生提问时,赵少康特别强调:"交流比购买武器更有用。"这句话立即得到了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

演讲结束后,一位台大历史系的教授评论道:"从1996年到2023年,台湾的政治人物中,很少有人能像赵少康这样,既了解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又懂得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就在演讲结束的那天晚上,台北市区的一家茶馆里,几位老政论家正在议论这场演讲。其中一位说道:"今天的赵少康,让人想起了1990年代的辜振甫...

五、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世人皆知两岸关系牵动全球目光,却不知在台北市的一间茶室里,一份尘封多年的老照片,正悄悄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2023年12月21日,台北市大安区一家老茶馆的老板,在整理柜子时发现了一张1987年的老照片。照片上,数百位台湾同胞在桃园机场送别亲人,他们即将前往大陆探亲。这是两岸开放探亲后的第一批旅客。

"那时候的场面很感人,"这位老板回忆道,"有的老人等了几十年,终于可以回去看看阔别多年的亲人了。"

36年过去了,两岸关系几经波折。2008年到2016年间,两岸关系曾迎来和平发展的黄金期。期间,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直航班次每周超过890班,大陆游客赴台人数最高峰达到419万人次。

然而,2016年后,这些数字开始断崖式下跌。到2023年底,两岸直航班次仅剩每周200余班,大陆游客赴台人数更是降至冰点。

一位在金门经营餐馆的老板说:"以前一天能接待十几桌大陆游客,现在一周都见不到一个。"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台湾基层民众的心声。

国民党一旦上台,会发生啥?赵少康:做对一事,大陆就不会打过来 - 天天要闻

历史经验表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民间往来。

在政治互信方面,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为后续交流奠定了基础。一位参与过两岸谈判的台湾退休外交官表示:"任何脱离这个基础的政策主张,都难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经济互利方面,数据显示两岸贸易额从1987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3000亿美元。特别是在ECFA框架下,台湾农产品、机械等产品享受巨大的关税优惠。

2023年12月,一份来自台湾工商协会的报告指出:超过68%的台湾中小企业认为,改善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民间往来方面,从1987年到2023年,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超过1.5亿人次。一位台北的社会学教授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团圆的故事。"

2023年底,在台北市举办的一场两岸民间交流座谈会上,一位来自福建的茶商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罐1987年的老茶。他说,这罐茶和两岸关系一样,愈久愈香。

就在台北那家发现老照片的茶馆里,老板将那张1987年的照片重新裱框挂在墙上。照片旁边,他贴了一张字条:"愿两岸和平,人民安康。"

这天傍晚,一位老者在茶馆门口驻足,久久凝视着这张照片。原来,他就是照片中送别亲人的台湾同胞之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