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每隔四年就如同一场全世界瞩目的豪华大戏,而在这轮选战中,特朗普再度登上舞台,以其一贯的夸张和挑衅姿态,掀起了新的波澜。
10月10日,在底特律的一场集会上,特朗普公开表示,若其当选,将对中国汽车征收200%甚至1000%的关税,并计划阻止中国车辆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究竟是真正的政策意图还是单纯的选举噱头?

毫无疑问,这段话的出现正中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心坎,他们对于就业保护和本土制造业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美国经济转型的过程里,许多传统制造业经历了猛烈的冲击,而特朗普正是靠着这样的“美国优先”口号重新聚拢失落的选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特朗普的话。他曾在任期内推行过多项贸易保护政策,上调关税、退出国际协议,这样的手段他并非第一次尝试。
近年来,墨西哥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与美国的零关税贸易协定,许多想进军美国市场的制造商纷纷在此设厂。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也考虑在墨西哥进行投资,不过美国施压下,墨西哥政府的态度显得迟疑不决。
不仅是特朗普,对“中国威胁”进行炒作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大选的既定套路。今年5月,拜登团队也曾通过白宫声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

尽管现阶段美国市场上鲜有中国电动车踪影,但高额关税背后传递出的,其实是一种展示“强硬”的政治姿态,用以迎合选民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情绪。
如今,两党候选人的支持率呈胶着状态,根据最新的民调,他们之间几乎平分秋色。在如此紧张的赛程中,摇摆州宾夕法尼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场选战的胜负,很可能就在这些拥有关键选票的州被决定。
宾州的竞选活动可谓声势浩大。特朗普曾于10月5日再次返回该州,选择在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遇刺案现场演讲,还邀请了马斯克站台助阵。与此同时,哈里斯也没有闲着,10月10日,她的阵营请来了前总统奥巴马为自己拉票。
尽管已卸任多年,奥巴马的魅力似乎有增无减,尤其是在民主党内,他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许多选择支持哈里斯的人,看重的正是奥巴马所象征的变革和未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奥巴马的加入,确实为哈里斯带来了不小的助力。男性选民一直是她的软肋,而奥巴马的光环不仅能吸引年轻一代,更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或许,正因如此,宾夕法尼亚的选情才显得如此扑朔迷离。
然而,无论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中美关系依旧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改善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在对华态度上长期存在战略误判,加之国内反华氛围浓厚,选举期间的激烈言辞只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误解。中方早已多次强调,希望美国政客不要总是拿中国说事,避免往本已紧张的双边关系中火上浇油。
归根结底,美国大选中的涉华议题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工具,意在煽动国内民粹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情绪。无论是夸张的关税威胁,还是对华强硬姿态,都是为了迎合选民的心理预期。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远非通过简单的关税政策或选举言辞所能解决,对于未来如何真正实现两国关系的稳定与合作,仍需要更深刻的战略考量。或许,真正的考验还在大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