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势这几年越来越像一锅煮沸的粥,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涌动。
有人说这是“新冷战”的前奏,有人觉得这词太夸张,但要是听听温铁军怎么说,你可能会觉得这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温铁军早就抛出过一个观点:新冷战不是最近才冒头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埋下了种子,而中国高层从2003年起就已经在默默布局,特别是拿农村发展当底牌来应对这场无声的较量。
温铁军是谁?
温铁军1951年5月生在北京,祖籍河北昌黎。
他现在的头衔不少,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前院长、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还当过《中国改革》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
作为一个研究“三农”的专家,他这辈子跟农村的事脱不开干系。
温铁军学业被打断过,满脑子书本知识没地使,只能跟着社会动荡瞎转悠。后来高考恢复,他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83年毕业后,被派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和世界银行混了段时间,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进修过。
这段海外经历让他开了眼界,接触到不少国际上前沿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法,算是为他后来的路铺了底。
回国后,温铁军又在中国农业大学拿了个管理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在政府部门混过不少日子,这一路走下来,他不光是书斋里的学者,还攒了一堆政策研究和实践的真功夫。
2004年,他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一干就是快十年,到2013年才卸任。
这期间,他主抓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领着团队搞了20多个国家级和部委级的课题,出了《八次危机》、《解构现代化》这些书,还在国内外发了上百篇论文。
他的东西不光学术圈里认可,连政策制定的人都常拿来参考。卸任后,他也没闲着,继续在学术和实践两头跑,关注农村怎么发展、怎么保护环境。
温铁军的风格挺实在,喜欢拿具体案例去拆解那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他还常被邀请去一些顶尖学府讲课,跑过几十个国家,把中国学者的招牌打出去了。
简单说,他是个既有理论又有实战、还能站到国际舞台上说话的人。
温铁军眼里的全球博弈
温铁军提到“新冷战”这事,基于他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长期观察。他觉得,这场新冷战不是近几年才蹦出来的,而是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苗头。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独一份的超级大国,华尔街那帮人觉得自己能一直牛下去,美元的地位也没人敢挑战。
那时候,西方不少人盯着中国,觉得中国迟早会像苏联一样崩盘,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一压上来,准得乱套。
90年代“中国崩溃论”在美国挺流行,各种学者和政客跳出来唱衰。
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来了,给了个大反转。那场危机把泰国、韩国这些国家搞得满地找牙,中国却顶住了。
政府直接出手,把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掉,用外汇储备往里砸钱,稳住了金融体系。这一下,美国人发现中国不是他们想的那么好捏。
从那会起,“中国威胁论”开始抬头,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从“等着看你垮”变成了“得防着你起来”。
温铁军说,新冷战跟老冷战不是一回事。过去美苏争霸,世界一劈两半,政治、经济、文化全断开,别的国家只能选边站。
现在中美博弈虽然也掺和着经济、科技、意识形态的较量,但全球化的链子早就把两国拴一块了。
美国想用关税壁垒、技术封锁压中国,可两边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掐不干净。比如芯片这事,美国卡脖子,中国就憋着劲自己搞;可美国企业离开中国市场,也得掉块肉。
他特别提到,2003年是个关键年份。那年,中国高层推出了“科学发展观”,意思是不能光盯着GDP跑,得讲质量、讲可持续。
温铁军觉得,从那时候起,中国就开始为新冷战做准备,加大科技投入,想在关键领域不被卡脖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给了个验证,美国那边银行门口排长队,股市一片红,中国靠着内需市场很快爬起来。
这让温铁军更坚定一个看法:光靠华尔街那套金融资本的玩法,迟早得出问题。
农村发展是温铁军眼里应对新冷战的重头戏。他老早就说,农村经济强了,国家底气就足,能少看点外部的脸色。
比如出口要是被堵,农村还能自己兜底,内需拉起来就不慌。
他一直推农村合作社、社区支持农业这些东西,就是想让农村变成国家的“压舱石”。2017年国家搞“乡村振兴战略”,跟他想法挺合拍。
当然,他的观点也不是没人挑刺。有的经济学家觉得他太盯着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咋办?还有人说他老批判金融资本,咋不说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从2003年到今天,温铁军还在折腾啥?
2010年,温铁军把农村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绑一块看,觉得这俩得一起抓。
2019年,他公开讲过,气候变化对农村的冲击特别大,干旱、水涝这些事一闹,农民日子不好过。他呼吁农村发展得算上气候这本账,搞点生态农业啥的。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他这几年推得挺猛的一个东西。2015年,他在北京弄了个CSA网络项目,让小农户跟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
几年下来,这玩意扩展到好几个城市,小农经济有了点新活路。
他还跟地方政府和NGO合作,搞农村合作社,帮农民抱团闯市场。这些东西听着挺理论,但真干起来效果不赖,算是把他的想法落了地。
2022年,他因为“人民经济”这说法又火了一把。他在论坛上讲,经济得为老百姓服务,不是光为市场效率跑。
这话听着挺理想,有人觉得不现实,市场效率咋保证?但也有人点赞,说他戳中了现在经济模式的痛点。争议归争议,他的想法总能掀起波澜。
粮食安全也是他近年的心头大事。2021年,他出了本《重新思考粮食系统:迈向可持续与公平的未来》,说全球粮食体系太靠大企业了,得往地方化走,少点依赖。
他觉得新冷战背景下,粮食不能让人掐住脖子,农村得自己顶得上。
现在,温铁军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教书,带着学生研究数字技术咋帮农村发展。
他这辈子从农村走出来,又一头扎回去,贡献不小,不光给中国农村指路,也给全球可持续发展扔了点新想法。
结语
温铁军这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算是给新冷战这盘棋画了张图。他觉得中国得靠农村打底、科技加持,才能在全球博弈里站稳。
从2003年的科学发展观,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他眼里的大局一直没变。现在全球局势越来越迷雾重重,他的思路到底能不能管用?
参考资料:
1、温铁军:中国为何每次逢大危机总能力挽狂澜? 上观新闻 2017-07-23
2、【中美关系】王勇:推动“新冷战”已没有现实基础 北大中外人文交流 2023-09-28
3、CMF报告:美国以“去风险”推动新冷战,是世界最大风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