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外语而被降职的中国“外交官”,一场愚昧加权斗的闹剧

2024年03月16日11:05:09 历史 1294


因学外语而被降职的中国“外交官”,一场愚昧加权斗的闹剧 - 天天要闻

“外交官”精通所在国的语言,无疑是外交官的一项基本技能,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总有些奇葩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有损国体,这些声音人如果来自不学无术的人,倒也罢了,偏偏说这些话的是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肚仁义道德的士大夫阶层。

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是人们的愚昧,还是其中另有隐情?答案或许可以从余靖这个人身上找到。

余靖,字安道,他在宋朝天圣二年中了进士,年仅24岁便与宋庠、宋祁、郑戬、叶清臣、尹洙等北宋名臣同窗共读,起点可谓极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直到34岁才在京城谋得一份文书类的官职。结果因在景祐三年声援范仲淹,抨击权相吕夷简,被贬到地方。这一去便是十年。

庆历二年,42岁的余靖重返朝廷,第二年擢升为谏官。他直言敢谏,积极支持“庆历新政”,甚至在谏言时激动得将唾沫星子喷到仁宗皇帝的脸上。这一系列举动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

因学外语而被降职的中国“外交官”,一场愚昧加权斗的闹剧 - 天天要闻

宋庆历三年,余靖出使辽国。由于他精通契丹语,受到了契丹国主的热烈欢迎。第二次出使辽国时,他更是用契丹语当庭朗诵了一首祝寿诗,辽国国君听后开怀畅饮,使余靖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然而,余靖没有想到的是,这首祝寿诗却给他带来了麻烦。朝中许多士大夫纷纷指责他用《胡语诗》巴结虏主,有损国体,结果一场愚昧加权斗的闹剧堂而皇之的上演了,余靖被贬到吉州。

一国的使节到邻邦去庆贺对方国君的生日,说一些赞语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余靖却因此受到了贬职的处分。这一切看似荒谬至极,但背后的推手却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士大夫。难道他们真的愚昧到这种地步了吗?难道他们不懂得“外交官”必须精通所在国的语言才能做好工作的道理吗?

当然不是。余靖被贬后写了一首《子规》的诗,揭示了自己被贬职的真实原因。

因学外语而被降职的中国“外交官”,一场愚昧加权斗的闹剧 - 天天要闻

原来他并非因为写了那首胡语的贺寿诗而被贬,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支持朝政推行的新政而得罪了保守势力。那首胡语诗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这就是现实。余靖被扣上莫须有的帽子。并非因为士大夫们愚昧无知或不懂其中道理,而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太懂得权谋、懂得专营了。在历史上,总有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在权斗利益面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这些人往往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将黑暗伪装成光明去吞噬阳光,为恶毒披上伪善的外衣去摧毁善良。

可怕的是他们往往能够成功达成目的!可悲的是很多人会被这些人的言论所蒙蔽欺骗,对他们的言行信以为真,甚至心甘情愿地去助纣为虐!

这样的悲剧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京城百姓不但不为其鸣冤叫屈,反而争相辱骂他,抢他的肉,可见人是多么容易被蒙蔽,被蒙蔽的人之愚昧是何等的可怕!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见到这样的悲剧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